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小镇的早晨》第2课时课堂实录
作者:星光灿烂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32:42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导入:
情景:图片:小镇美景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新学了课文《小镇的早晨》,我们不但学会了生字、新词,还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了。那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
学生回答
板书:美
同时图片上叠加:小镇的早晨多美呀!
师生齐读这句话
一、以研究“恬静”为切入点,美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的确很美。我曾经在我们江南水乡特意拍了一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多媒体出示照片)
师:你从这张照片上看到了些什么,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请你自己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切实保证时间,让学生练读课文,学生在努力读通读顺课文的过程中,也整体感知了课文】
师:假如老师请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场景,你打算用课文当中的哪个句子?
生:“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师:假如用一个词呢?
生:“恬静”
师相机板书:恬静
师:“恬静”是什么意思?
生:“安静,宁静”
师:昨天,黄丽娜同学在预习本上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不说‘小镇的早晨是安静或者宁静的呢?”同学们你们说行不行?
生:不行。
师:既然你们说不行,那么从这段文字中,除了“安静、宁静”,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因为“恬静”……
师:你说不清道不明,不过没关系,你想讲的意思我似乎已感受到了一些。
生:我从“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这句话中感觉到小镇的美。
生:我觉得还可以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一分安详,特别是读到“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时我的心情很平和,很安详。
生:(插话)这句话让我感到小镇的生活非常悠闲
师:你能把你的这份感受传递给同学们吗?
生:读
生:我从“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这两句话中感到小镇非常美。
师:那么接下来的一句话呢?
生:“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这句话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师:那谁能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读
师指名读,另几生评价
师生齐读这句话。
生:“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把金色的阳光洒在小镇的楼房顶上,河边的绿树上……”太阳的光辉洒在小镇的房顶上,洒在河边的绿树上不但很美,而且还送来了一丝暖意。
师:小镇的早晨是——
生:(接)温暖的
师:要读出“温暖”的味道,有一定难度,谁愿意试试看
(生尝试读,另几生随机评价。)
师: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
生练读
生齐读(学生把第一自然段剩下的最后一句话也读了)
…………
师:是啊,除了“安静”以外,“恬静”可能还包含着一点美,一份安详,一丝温暖,或许还有像刚才陶孟渊同学那样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来读一读这段课文吧。
生练读
师:这么美的文章想不想给它配上一段音乐。
生:想
(在背景音乐《梦里水乡》中师生朗读课文。)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自主学习”的实施不应以否定教师“导”的作用为代价,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高屋建瓴”的“导”,学生就不可能深入地比较全面地理解了“恬静”】
二、抓住三个 “多”,品词析句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围绕哪句话写的?展示了小镇怎样的景象?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学生轻声研读,间或同桌讨论讨论
师:这一段围绕那句话写?
生:这一段围绕“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来写的。
师板书:热闹
师:展示了小镇怎样的景象?
生:展示了小镇繁荣的景象。
师:那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生:体现在船多、人多、农副产品多、鸡鸭鱼肉多、小滩子多
师:你知道 “农副产品”与“鸡鸭鱼肉”有什么关系吗?
生:(疙瘩了一阵子)“农副产品”和“鸡鸭鱼肉”是总分关系
师:也就是说,“农副产品”中包含了“鸡鸭鱼肉”,那么——
生:(接)体现在船多、人多、农副产品多、小摊子多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船多、人多、农副产品多、小摊子多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喜欢?
生在读
师指名说说
生:我喜欢“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在欢腾的旋涡之中。”因为我从这句话里体会到了活泼欢乐的气氛。
师:你知道“置身”是什么意思吗?
生: “置身”是把自己放在……
师:这句话中是指放在——
生:放在欢腾的旋涡之中
师:这句话好像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街上热闹的气氛比作欢腾的旋涡。
师:我们一起来欢腾一下
生齐读,声音很响
生:我喜欢“不知什么时候河埠头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因为我觉得有点神秘感,我是从“不知什么时候”体会到的,我还从“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体会到了船很多。
生:我喜欢“沉睡着的水乡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撸声唤醒了。”因为我仿佛听到了咯吱咯吱的摇撸声, 那摇撸声轻轻的,悠悠的,让我懂得了“悠闲”的意思。
师:昨天,钱胜同学在预习本上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小镇是被摇撸声唤醒的,而不是吵醒的?现在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钱胜举手)
师:好,钱胜你自己来回答
生:“唤醒”是声音很轻的。而“吵醒”声音很响,听着不舒服。
师:请你说说大人唤醒你的感受。
生:大人从没唤醒过我
师:哪位同学有过被大人唤醒的体验呢?来说说感受。
生:吵醒是自然的声音,音量很大,醒后不舒服,而妈妈唤醒我时走得很近几乎是贴着我的耳朵,话很甜,我是慢慢地醒过来的,醒后头脑清醒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师:那你来唤一唤
生读这句话,读得很轻柔
全班齐读这句话
生:我喜欢“卖粽子、豆浆、馄饨的小摊已是热气腾腾了,火苗舔着的大锅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主人用淳朴热情的微笑迎来了第一批顾客。”这句话,因为粽子、豆浆、馄饨这些我都喜欢吃,那诱人的香味不仅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也把我吸引了过去。
师:这句话里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哪个字呢?
生:(插话)舔
师:那么你说说“舔”字好在哪里呢?
生:“舔”字用在这里比较生动,说明火苗和铁锅关系很亲密。
生:我从这里体会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连火苗也变得可爱多了。
生:读着读着,我快流口水了,我很想买来吃。
…………
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2段。
【这一部分,半扶半放,最初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很简单的,只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小镇的繁荣生机,理清文章层次。下面的品词析句都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再上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因为我们就处在江南小镇,学生对小镇很是熟悉)只是以“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喜欢?”为引子让学生通过相互说说,达到体会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以背诵为切入点,自学第三自然段。
师:小镇的早晨又是紧张的。——
板书:紧张
生:接读这一段
师:前面两段,你们学得这么好,说实话,上课前我还是有些担心,现在我完全放松了,你们这一段还有没有必要学呢?
生:没有
师:那就免了,你们直接读背吧!
学生读读背背
【学习了上面两段,学生对以上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再加上这样的场景学生天天见到,只要简单的读读背背就能体会理解,因此无须再去挤占阅读的时间。】
 
四、看板书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
恬静
                    船多
小镇的早晨    热闹       人多                                美
       农副产品多
       小摊子多
紧张
作业:
请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短文。
我们江南水乡像课文中所写的景象很多,希望你留心观察,把它画下或拍下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