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观潮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19:1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观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有一种景象不知大家见过没有?我们先听到它隆隆的声响,才见它似一条白线从天边涌来,响声震天动地,那白线很快拉长、变粗,横贯整个江面。又如千军万马在齐头并进。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景象吗?(生简答)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看那里的潮水(板书:观潮)

(边板书边指导字的写法并追问:这“观”是什么意思?)

在去之前,我们先想象一下这个大潮可能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生自由谈)

二、激趣激情。了解文章内容,铺垫第一部潮来之前的学习。

好!那我们就自己开飞机去看看(示范动作)准备好了吗?(让同学们跟着做姿势)好,我们再配上声音(师示范)一起走。好!停,到了。我们自己的飞机真是太快了。(看看表)我们太心急了,才早晨八点钟,我们看看潮来了没有(播放录像——江水平静,人山人海的景象)(激趣激情)

让生谈谈自己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表达出“风平浪静”“人山人海”两词)

看来同学们预习得真不错,潮还没来,那我们找点事做,我们先读读文章,了解一下别人的看潮的感受好吗?翻开书,我和大家一起读好不好?(提出读书要求:注意读准字词,想一想文章围绕“潮”先讲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并想象作者看到潮水不同时候的景象。)(检测读书情况,并指导读准字词)

生汇报提出的问题。

三、探究学习第一部分潮来之前的景象。

书中作者也和我们一样来得很早,他在潮来之前看到的景象和我们看到的相同吗?请同学们找出文章第二自然中作者描写潮来之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指名学生读。(出示语句)(借机指导:要读出什么感觉?大家试试。那你能说说此时的心情吗?出示人多语句?指导读出(急,迫切)的心情)

四、探究学习第二部分潮来之时的景象。

在大家千呼万唤中,潮终于来了。(播放潮来时的录像)

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试着表达一下吗?

生谈。

作者也同样有这样的感受。在书中啊儿?(第三、四自然段)你们把这两段读读看,你喜欢哪句。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生读文章。师指导参与

生自由汇报(随机指导,着重指导以下句子)

*我喜欢第四段最后一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是潮来到了哪儿?你知道吗?(板书:更近了)它是什么样子的?(板:白色战马)声音如何?

你们还有哪些人喜欢这儿,我也算一个行吗?这个语句真是太美了,你们再读读这,好吗?并请刚才那位同学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读。

读得怎样,这种感觉表达充分没有?我们要注意哪些词?(若生读得好:则让其他同学体会,并与他赛读)

再请声读。

(师借机示范读)

齐读(这样的潮水直逼你而来,你还坐得住吗?请同学们站起来读)

过渡:作者用千军万马来形容它的样子,用山崩地裂来表达它的声音,真是太形象了,你们还喜欢哪些语句?

*我喜欢第四段第二句(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是用什么来形容潮水,潮来到了哪?(相机板书:白色城墙 近了)

还体现了浪潮的什么(高)从个词可以看出。

你能读出谋取这种感觉来吗?

生读。

读得怎样?他读出这种感觉来没有?应注意哪些词?

生读

*我喜欢第四段第一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我喜欢第三段第一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句写出了什么?声音似闷雷。

你能学学吗?(生表演)(齐表演)

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我喜欢第三段最后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句写潮在哪的样子?它似什么?指什么?(哦!这白线指潮水 并板书)

此刻,你在人群中听到响声,又听到有人说潮来了,你会怎样表现。

此时,你被人遮挡,你会怎样做?(体会“踮着”)(激情:我听不道你在说什么?这儿太吵了,你能大声点吗?(体会“沸腾”“人声鼎沸”)

假如你还是看不到呢?那老师抱你看一看好不好?你看到什么了吗?说一说?

这一切给我们的感觉真是太深切了,(指着板书)回顾:我们还没见到它的样子,就先听到它的声音,它似一条白线,滚滚而来,一下子,横贯江面,又似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又像千军万马齐头并过,傍着山崩地裂、地动山摇的声响。

好!我们再来读一读。

霎时,潮头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的涌来,江面风号浪吼,让人心情不能平静,那憾人心魄的气势还遗留在心迹。让自古天下人不得不赞叹,它是……(天下奇观)天底下最奇妙的……(景象)

五、课堂训练:

读词。

你能不能用上面的词填空。(出示习题)

六、课外拓展

你能用赞美的语言形象的介绍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奇观景象吗?

 

第二课时:

目标:

进一步理清课文顺序及作者写作方法。

解决还遗留的问题,探究潮形成原因。

有感情读文,并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过程:(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