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不是最弱小的
作者:仲剑峰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17:2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我”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

弱小    闷热    旷地    附近    滂沱大雨

蔷薇    聊天    几滴    低垂    娇嫩纤弱

①指名读。

②说说易读错的音。

“问、纤”是前鼻音,“纤”在本课读xian;“旷、滂、蔷”是后鼻音;“垂”是翘舌音。

③齐读。

⑵指导理解词语。

旷地:空而宽阔的地方。

蔷薇:灌木,蔓生,枝多刺,花芳香,供观赏,果实可入药。

聊天:谈天。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入。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⑶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投石问路。

1、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答:……

评价:  好,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有没有说清楚?

        有没有说完整?

        主要内容有没有说出来?

2、通过学习,你们还读懂了什么呢?

指名23人答。

人家读懂了,你有没有读懂呢?

人家读懂了这里,你读懂了哪里呢?

二、提出学法。

1、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读懂了,老师想来考考你,看谁能够通过自己的读书让别人感觉到你真读懂了?

2、指名分小节读。

3、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啊?

4、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才算读懂这篇课文呢?

(学生同座之间讨论后回答)

5、总结: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来通过边读边思考,去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觉得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一篇课文。

三、突破重点

A1、比如说这两句话。

    出示:

          [雨前]……

          [雨中]……

2、同是蔷薇花,大雨前是那样美丽,而雨中的它却是那么的无助、纤弱,萨沙看到这两种不同的景象,他的内心情感会一样吗?同学们想怎样读这两句话呢?自己试一试。

3、指名读。

你为什么这么读?(23人)

4、小结:看,同学们把这里的景物读活了,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雨前的蔷薇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是那么美,而雨中的它又是那么纤弱可怜。我的眼前仿佛也看到了那个富有同情心的小男孩——萨沙。面对大自然,弱小者不仅仅只有人类,还有许许多多需要人类保护的动物、植物。

5、就让我们通过朗读一起来满含深情地呵护自然界那些弱小的吧。

(男女生分角色读)

B1、同学们,你们感觉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读好这些对话,关键是要体会人物说话时他内心想了什么。

出示:

3、试读,自己读一读。

4、读了“这段话以后,你觉得有什么特点呢?

(什么样的句子最多?)

5、同样都是带有问号的句子,读的时候语气该不该一样呢?

6、分小组讨论:请1号位的同学做本组的组长。

7、汇报及评议。

a.发言人汇报

b.跨小组汇报

……

8、看来同学们小组学习得很认真,也很成功。

四、总结学法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自己通过边读边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将课文理解得这么深刻,读得这么打动人,真好!课后要求同学们运用这种学法,去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上的《鸟装饰大自然的美》这篇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