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
作者:储开芬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15:37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家有电脑吗?上网吗?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篇与最脑有关的新奇有趣的课文,就是“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板书课题) 二、设置疑问,初读课文。 1、“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新事物?它奇妙在哪里呢?带着这些问题,下面大家自读课文,同时要做到以下几个要求。 小黑板出示: ⑴开火车读,并同时指导生字的读音。 ⑵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的含义。 3、教师范读。 二、指导写字,课堂描红。 指名问:你认为在写本文中生字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蜘、蛛、缆、咫、甚、逛 三、课堂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两遍。 2、自己从课文中找8个词语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听写词语:邮递 蜘蛛 奇妙 甚至 咫尺 同桌互批,及时了解掌握情况。 二、剖析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入网”、“上网”、“网”为什么加上引号? 第一句是什么句子?应该怎样读?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精读2、3自然段。 ⑴课文中的“网”是指什么? ⑵国际互联网到底奇妙在哪儿?(小组讨论) 指名回答。 ⑶国际互联网是怎样构成的?它又有什么功能呢?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 先自己说,再指名回答。 板书:“大网”包住地球,“线”通过 飞速流动 跨过 万水千山 传到 各地电脑) 为什么用“想象”? “线”是指什么?又有什么功能? 过渡第2自然段第5、6句。 应怎样读? 指名读并作评议。 齐读。 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功能? 悉尼在什么地方?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应怎样读这一句? 齐读。 ⑷出示: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地球村”)一段。 找出关联词语,并思考关联词说明了什么? “缩小”和“地球村”说明了什么?这儿哪句是比喻句?哪句不是?为什么? 应怎样读这句话? 指名读。 ⑸齐读第2小节,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⑹指名读第3小节。 ①划出能概括第三小节意思的句子。 ②理解“无所不有”的含义。 ③连用“可以……可以……可以……或者……还可以……甚至可以……”说明了什么? 应怎样读? 齐读。 3、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息息相关”一词的含义。 ⑶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⑷你准备怎样读?指名读。 三、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 小组讨论为什么加引号。 指名汇报。 四、漫谈。 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指名发言,教师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