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说勤奋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06:4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8/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理清课文层次。 1. 能背诵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2. 释题:“说”就是谈、讲的意思。点处谈的内容是“勤奋”。 3. 齐读课题。 4. 课前质疑:你想通过这节课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 2. 论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3. 出示生字词: (1) 纠正读音,辨析字形。 (2) 指导书写,学生苗红。 4.再小声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几段用具体事例说明勤奋? 2. 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说勤奋的? 3. 讨论分段。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 指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讨论这句话的意思,再把该设问句换个说法。 2. 再通过比较句子,讲解文中句子。 A.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 指导朗读第一段 五、作业 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司马光和童第周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2.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2. 齐背第一段。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1. 小声读课文,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个中心,作者主要写了那两个人的勤奋成才的故事?整体感知。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细读课文,了解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2) 讨论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指名朗读,师生点评,相机指点“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等词语在朗读时要着重强调,以体现司马光一生勤奋,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 3. 齐读。 4. 讲读第三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 (2) 讨论。重点抓住“终于、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来加深理解。 (3) 朗读,强调重点词语。 (4) 齐读。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 自读,这段话讲了什么? 2. 讨论。 3. 这段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 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作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