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类的“老师”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06:30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本课有关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使学生知道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启发而发明出了许多东西,人类要向生物学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人类也有自己的老师。(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人类的“老师”是谁?“老师”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人类的“老师”是谁?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1.交流:人类的“老师”指谁?(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老师”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生物并不是人类真正的老师,而是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启发。) 三、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一句中心句。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小组讨论: (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2)课文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划出有关句子。 3.交流: 出示句式: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改进了)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四、拓展延伸: 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这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你还知道哪些生物也是人类的老师? (蝙蝠……) 五、作业: 1.课后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仿生学的儿童科普读物。 1.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为开头或结尾,写一个课外了解到 的仿生学事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