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画风》教学设计
作者:王秀梅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04:3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画风》教学设计
来源于: 王秀梅 
     
   教材分析:
     
   《画风》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2课,课文主要讲了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校子。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这节课主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能根据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大胆创新的精神。
     
   教学辅助手段:
     
   1、CAI课件。
     
   2、观察有风时景物的变化。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一、引题,质疑激趣。
     
   1、录音放出刮风的声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板书:风)它是什么样的?
     
   2、直奔主题: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可聪明了,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把风画出来的吗?(板书:画)
     
   3、(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题)老师对问题进行梳理。
     
   (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把描写他们要动脑筋的句子画下来。
     
   三、利用课件,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利用多种形式读重点段。
     
   ①指名读小艺画风的句子。(学生评价)
     
   ②再读。
     
   ③师范读。
     
   ④学生画。
     
   (这里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指名读、自由读、引读、范读的朗读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另外,对学生的朗读,由学生评议,证明学生已把自己副入到课堂中自主学习。)
     
   课件演示:(风吹旗飘)明白风和旗子是有联系的。
     
   2、自读自悟,理解李卫、丹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完成板书。
     
         旗子 飘
     
         小树 弯
     
   画风  
     
         雨丝 斜
     
         风车 转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截取课文中能展现三个小伙伴“画风”的思维过程的几次对话,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听一听,画一画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教师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在高度的兴奋和激动之中,让学生感悟三个小伙伴画出“风”后的不同心态。)
     
   3、结合以上学习,回顾全文,升华认识。
     
   四、适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学生动手作画,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表达交流。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图片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让每一个这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总结,鼓励创新。(通过画风,还能想象出别的可以用不同事物表示。)
     
   (素质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需要广阔的学习时间,而课内向课外延伸,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设计思路:
     
   这节课,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只抓住两点来讲,一是谁的画风?二是他们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在课文处理上,我摒弃课文“逐段讲解”的传统做法,而是在学生整体感知后,重点抓住表现风的四句话来讲。我的教学目的一是读;二是画;三是潜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四是创新思维训练,通过画风,还能想象出别的可以用不同事物表示,空气同样也能用不同事物表示。在学习方法上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