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爱的故乡的杨梅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59:1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赞美杨梅是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了解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重点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自学生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提问: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1)“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 (2)“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3)“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1.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故乡的杨梅?(课文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 2.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借助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误读音。 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3.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丝”部首是“一”,上面是两个“ “吮”部首是“口”,右半部是允许的允字,共四笔写成。 “甘”部首是“一”,为独体字,五笔写成。 “染”部首是“木”字底,上半部右边是个“九”,没有“、”,不要写成“丸”。“九”的笔顺是先“丿”后“乙”。 4.可采用形近或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狭( ) 触( ) 唇( ) 峡( ) 解( ) 辱( ) 津( ) 腐( ) 婪( ) 律( ) 府( ) 禁( ) (四)读词语,理解词义。 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2.查字典理解词义: 贪婪——指对某种事物欲望老不满足。 吮吸——指嘴唇贴在物体上缩聚起来吸东西。 伸展——向一定方向延长或扩展。 津津——有滋味。 细腻——精细而光滑。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贪婪地吮吸——文中指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尽情地享受春天给它带来的美好,十分满意。 细腻——文中说杨梅成熟后,刺软了,舌尖触到它感觉不到有些扎,而是细细的、光滑的。 伸展——文中说叶子不卷缩,片片叶子饱满。 欢笑——指快活地笑。文中指狭长的叶子在蒙蒙雨雾中,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长得很饱满,样子看上去很快活。 (五)阅读课文,明思路。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本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先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具体描写杨梅,抒发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哪一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观察细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描写杨梅果用了四个自然段,从形、色、味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层次分明,特点准确。 3.板书: (六)学生再读课文,巩固复习。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按要求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了解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学习作者抓重点有序观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 (二)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朗读,说段意。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思考:“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我”的故乡在江南,那里是杨梅生长的地方。“我”看到杨梅便会想到故乡,“我”热爱家乡,所以喜爱杨梅。作者从杨梅树可爱,杨梅果好吃两个方面介绍了杨梅的可爱之处。) 2.文中写杨梅树和杨梅果两部分,哪一部分内容写得详细。 (写杨梅果。作者从形、色、味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描述,内容十分详细。) (二)学习第3至6自然段。 1.指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 2.指名回答:形状、颜色、味道。 3.指读第4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让学生找出描写杨梅果形状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1)杨梅( ),和( )一样大小,遍身生着( )。 (2)等杨梅( ),刺也( ),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 )杨梅那( ),使人感到( )而且( )。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填空。 (4)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果的形状的? (看到的: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感觉到的:放进嘴里,舌尖感到平滑、细腻。) (5)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亲自品尝“平滑的刺”和“细腻而且柔软”,这些细致的描写都表现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6)读课文,体会情感。 (7)小结学法: 读文找句,解词明意。 联系观察,体会情感。 5.杨梅果的颜色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用以上学法学习第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 (2)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杨梅先是____,随后变成____,最后____。 (3)讨论“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果逐渐成熟。 (4)文中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在这句话中作者对果肉、汁水的颜色的描写,流露出了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6.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作者怎样写杨梅的味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2)分组讨论。 (3)各小组推荐代表回答。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写杨梅果的味道是抓住由生到熟、由“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的特点描写的。重点对小时候吃杨梅吃得太多把牙酸倒的事,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使人觉得真实自然、充满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填空练习。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______春天的甘露。它们____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____。 2.填好后让学生朗读。 3.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 4.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所填写的词语“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的意思,想一想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雨中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5.应该怎样朗读? 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采用欣赏、赞美、欢快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朗读后齐读巩固。 【板书设计】 (四)让学生依照板书练习背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