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袋麦子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54:2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3、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理解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 教具准备:录音机、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板书课题:三袋麦子。齐读课题,注意子读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烙饼 发霉 虫蛀 麦囤 2、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说说两个部分讲了什么。 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第一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一袋麦子后是怎么做的?它们的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板书:吃光了 保存 全种下了地 2、指导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注意读好关键词。 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先分组说,再连起来说。 4、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练习 1、用钢笔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口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听课文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 (谁) (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等。 (板书:憨厚 节俭 聪明能干)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先自己读,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心情怎样,该怎样读? 同座位分角色互读;指名分角色读;教师指导后,学生再读。 3、指名口述这部分内容。 (1)看板书,自己练习。 (2)指名口述。 (3)同桌分角色口述。 (4)戴头饰到讲台前边表演边口述。 三、总结全文 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四、作业 1、完成书后作业第三题。 2、课后把故事讲给家人或其他小朋友听,或者把课文编成课本剧。 附板书: 9、三袋麦子 小猪吃 光 了憨厚 小牛保 存节俭 小猴全种下了地聪明能干 《三袋麦子》的教学 昨天上完了《三袋麦子》,课堂上学生争执得厉害,在读过1-4段后,让学生说说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我班的豆豆同学站起来说:“我谁也不赞成,我觉得,应该种一半,吃一半,这样有吃,也有收了。”还有的学生说:“我不同意小牛的做法,把一点麦子当宝贝,浪费时间。”还有的说:“把麦子卖了,先买最需要的东西,等有了钱,再将麦子买回来”……学生的思维如此活跃,我深感高兴。但是我又有点忧虑,到底应不应该将文章的主题改为“处理同一件事,用上不同的办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昨天回家写了“假如土地爷爷送我一袋麦子……”学生的想法五花八门,但是很是有趣。有个孩子竟然用了“先吃一半,种一半,收了后,送一半给朋友,卖一半中的一半,剩下的自己吃。”还有的孩子写到:“将麦子送给贫困家庭,让每个贫困家庭都吃上最好吃的粮食”有孩子写到:“自己吃一半,留给妈妈吃一半。”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思想,就像树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他们真挚的童心使我感动不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