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习作三(苏版5册)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54:20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了解主要内容,通过讨论,明白写一处景物的要领:抓住主要景物,注意有动有静。 2、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仿照例文写校园一角的景色,注意抓住主要景物,按观察顺序写下来,做到有动有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1、挂图。 2、例文的录音。 3、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校园一角,并填好记录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例文的写法,明白写一处景物的要领,在观察的基础上写校园一角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热爱大自然。我们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告诉别人,让别人也来分享,那该多好啊!有这样一位小作者,就把山坡上美丽的景色写了出来,大家想读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出示挂图。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部分写草的? 讨论交流: 草——高矮 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写花又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讨论交流: 花——颜色 名字(板书) 3、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观察挂图。 学生边听边思考上述问题。 讨论交流: 蚱蚂、蝴蝶(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静后动的顺序观察的。 7、读习作要点讨论,总结写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如形状、颜色、动静变化等)。 (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地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学校一角的景色。 2、习作指导。 (1)、我们已经参观过校园里的花坛了谁来说说主要有哪些景物,总的你认为怎么样。 (2)指导学生写好校园里的松树。 ①导入:一进校园,我们就看到什么? 提供句式:一进校门,我们就看到 。 指名练说。 ②结合写法(2)的提示,讨论可以抓住哪些特点来写松树? ③远看松树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如宝塔、如绿绒大伞、如卫士,四季常绿。) 练说:同座说、点名说。 评议。 ④近看松树又是什么样的? 提供词语:主干、须根、表皮、松针。 分别说说它们的特点:如:主干粗壮,要好几个小朋友才能合抱得过来。 须根很多,有不少已经露出地面。 表皮很粗糙,像老人脸上的皱纹。 松针又尖又细,摸上去感觉很痛。 练说:自己说、指名说。 评议。 ⑤想象一下:风一吹,松树怎么样?像在干什么? 练说、评议。 ⑥小结:我们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观察,描写了松树的主干、须根、表皮、松针。 结合提示,完整练说写松树部分。 (3)、过渡:松树的前面是什么? (4)、指导学生写好石像。 ①写石像你准备抓住它的哪些特点写? 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练说:同座互说、指名说。 ③评议。 (5)、可适当融入自己的感受。 如:松树象征什么? 小女孩认真读书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练习写稿。 六、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一处景物) 仿照例文 写:按一定顺序 抓主要景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写一处景物的要点,知道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缺点,并知道如何修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习作,想想看:观察一处景物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观察一处景物,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从上往下看或从下往上看,从远处往近处或从近处往远处看等。其次要抓住主要景物仔细观察,把景物的独特之处找出来。) 2、怎样把景物写具体? (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按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几种景物恰当地连接起来,一般先写静景,再写动景。还要把主要景物写具体些,描写时可采用比喻、拟人以及联想、想象等方法,尽量把自己对景物的感情写进习作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肯定优点: 此次作文要求写校园一景,大部分同学写的是学校耕耘楼前的大花坛。景物有石像、松树和各类花儿,相当多的同学把石像和大松树作为主要景物来写。描写石像时注意抓住那位小女孩看书时的专注来写。而写大松树时,则先写整体印象,再写局部的,并能注意发挥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如:松树像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干表皮粗糙,像老人脸上的皱纹,树干则像一根撑天的柱子;树枝像钢铁巨人伸出的手臂,像保护着它似的;树叶形状像针,密密层层的,摸上去很扎手,有被针刺的感觉。写鲜花,则是从颜色、种类方面写的。 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叙述有顺序,有详有略,语句通顺。 三、指出存在的问题: 1、观察还不够细致 有些同学观察大松树,只是简单的概括出高的特点,至于怎么高,也没写清楚,大松树的样子像什么?也无法写出来。说明观察时不够细致,没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2、想象还不够丰富 描写松树时,它的样子像什么?像宝塔、像利剑、还是像巨伞?各部分的特点也描写得不够生动。描写石像,那女同学读书时的神态、动作,也没写清楚,过于简单。 3、作文中拼音太多 此次习作,老师发现许多同学的作文中有不少拼音,有的字已教过,有的没有教过,但同学们可以查词典,不要直接写拼音。 4、格式不太正确 有些同学没把标点符号写在格子中,有的标点不知占几格,有的自然段开头每空格。 四、学习佳作 朗读陶哲航同学的习作 五、学生各自修改作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