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剪枝的学问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51:40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里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佳话,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知识。我们必须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作者依照事物的发展顺序,依循“生疑-----释疑-----明理”的线索,紧扣题目记叙。 学情分析: 作者能写出剪枝的学问,说明作者善于观察。作为园艺师的王大伯修剪枝条不足为怪。可“我”却细心的发现王大伯剪的是一些很粗壮的枝条,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王大伯的说明,道出了“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一生活中的辨证的哲理,给人深刻的启迪。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学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看过的或家中有人养花的请举手。 2、 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 你知道为什么吗? 4、 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就是“剪枝的学问”。 5、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 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剪枝减少影响远近闻名疯长增加挥舞仿佛又惊又喜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词语:(略) (2) 指明逐行读。 (3)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4) 齐读生字词。 (5)理解脉络。 三、精读训练 1、 直奔中心,引发前文。“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件事情中得知的? 2、 齐读第5自然段。 3、 牵动导读第1、2自然段。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一开始“我”的心情怎样?“不解”(板书? (3) 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4)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5)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过渡: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条,还能结桃子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用钢笔描红,并在田字格上仿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 继续精读训练 1、 导读第3自然段。 (1) 指名读。 (2) 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要剪掉它?留下的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3) 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 喀嚓喀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 抚摩着”“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了什么? (4) “我”听 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什么叫“将信将疑”?我还有怀疑什么? (5) 知道朗读第3自然段。 2、 导读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 齐读“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 (4) 在桃园里和小伙伴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3、 导读第五自然段。 (1) 指名读。 (2) 王大伯的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 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 (4) 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5) 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 总结全文 1、 分组分段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 教师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的生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