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不懂就要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37:5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懂、孙、诵、照、例、圈、段、呆、堂、厉、题”这11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词、句、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孙中山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好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从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中认识那种勤学好问的精神。

(一)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分小组讨论来解决重、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的训练及指导。

3.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点。

4.进行“勤学好问”的思想教育。

(二)重、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齐读一遍。

2.设疑造成悬念,你看了题目之后,想知道些什么呢?(是谁不懂就问,他是怎样不懂就问的,为什么要不懂就问等。)

3.教师小结过渡:是谁不懂就问?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看课文。

二、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

1.初步整体感知内容: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用序号标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三)检查初读效果。

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联系影视片,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可用两种方法检查:一是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二是用生字卡片依次检查每个学生的读音,启发学生积极辨认,评议和订正。

3.指名说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四)讲读课文。

导语:孙中山小时候是在什么样的学校读书的?他是怎样读书的呢?请看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些什么?(私塾、当时怎样上课,读什么书?)

2.教师对“私塾”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做简介。

3.重点讲读,那时的私塾是怎样上课呢?(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先读再说。)

4.教师提出“咿咿呀呀”和“至于”两个词语,并分别用再读体会、动作演示、联系实际的方法,帮助理解。

5.启发学生对比私塾和现在学校的不同学习方法,谈谈自己对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是怎样认识的。

教师小结: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管会背,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的做法,是怎样对待的呢?下一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