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诗两首(苏版第5册)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34:4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第一课时《山行》 教学要求: 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生字词,用钢笔写好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重难点: 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回忆学过的诗,由杜甫的诗,引入杜牧 师介绍:杜牧是唐朝的著名的诗人,因为也姓杜,为了与杜甫有所区别,人称“小杜”。 师配乐范读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自学检查: 读准生字字音,重点读准:径.枫. (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再度感悟 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分小组汇报:(!)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欣赏美,并要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番景。 教师出示枫叶,枫叶变红了,是什么季节?文中哪一句点明了时间? 时间:深秋的傍晚时分。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突出此时枫叶的特点?(对比) 自由读诗,想象诗所描绘的意境。 五读通古诗——《山行》 听乐曲,看图画,听师介绍山行的内容。 将看到的景象读出来。 先自由读。 小组成员互相对读,并评析,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读。 全班齐读。 教师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反馈。 教师小结。 七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你印象最深的诗句,用画画下来,再把画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试着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词,写好钢笔字,理解《枫桥夜泊》重点词句的意思, 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想像师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诗人及诗作《枫桥夜泊》 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自由介绍。 师介绍张继。 《枫桥夜泊》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钟声如鼓敲落心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 自学诗歌,了解诗意 出示诗句与图景。 学生自由读诗(1)先读诗中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诗歌读正确(2)用学习前一首古诗的方法,自学这首诗,没读懂的内容同桌交流一下。 3自学检查:(1)学生读诗,注意指导:霜.钟.城等字的读音 (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感知大意 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分小组汇报:(!)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 学生根据注解上台讲诗句意思。你能从诗中感受出诗人的心情吗? 师根据图景指导。 一轮圆月又挂在天空,一群乌鸦归来啼叫,清霜弥漫天界。江边的枫树在夜幕下静立,一点点渔火闪动,诗人心中愁苦不堪,无法入眠。姑苏城外有寒山寺。半夜时分敲起古钟,声声穿透沉沉夜幕传到客船,敲在诗人的心头,诗人愁更愁。 四深入读诗理解思想感情 师范读,划节奏。 读读诗,将所描绘的景物画出来。 3这样的图画,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船上,心里愁苦不堪,听到寒山寺的钟声,看到此时此景,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用低沉压抑的口气读)与背诵。 5小结。 总结 大家的朗读把我们带入悲凉之中,这就是诗的魅力,就是景物描写的魅力。愿大家要多读、多背诗歌。 作业 背诵、默写。 板书设计: 寒山 远 不径 山中行走 白云 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近:枫林 枫桥夜泊 见 月落 霜天 江枫 渔火 闻 乌啼 钟呜 课后反思:昨共花了三个课时,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理解了《山行》《枫桥夜泊》两首古诗。用古筝曲磁带和挂图,作为激发学生,创设情境的手段了。学生都喜欢读古诗,脑子里也记了不少古诗。当我问记得哪些古诗,愿意诵读给大家听吗?学生非常踊跃,课内外的古诗朗读了不少。但是针对三年级的年段特征,我必须涉及到诗意的理解。如何做到不着痕迹,使学生感悟诗意?我费尽了心思,范读,看图,激发各种形式的读……可是快到下课,除了查了课外书的学生,其余学生几乎不会开口,我只有将诗意逐句讲给他们听,不一会,全班大部分学生都会了。唉!不知道这是我的悲哀,还是新教法重感悟的悲哀。 在用两节课使学生理解了诗意,多种形式的朗读古诗后,我决定加上第三课时,这节课我重点在两首诗的比较。相同在什么地方?学生说,相同都是诗人看见眼前的景写的诗,都是写秋天的诗,都写了火红的枫叶。那有什么不同?学生说,不同在观景的地方不同。时间也不同。心情也不一样。在学生了解诗的感情色彩的不同后,我着力加强了朗读对比,请两个学生,请一个读出高兴的语气,一个读出忧愁的语气来分读这两首古诗。读后点评,说说哪读得好。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了朗读的技巧,喜的情绪要读得“节奏快点,声音向上点”。忧愁的情绪,要读得“节奏慢点,声音低沉。”学生最后再读这两首诗时,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