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趣的“○”(活动课) |
作者:胡笑儿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32:1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培养学生的相象能力。 活动过程: 一.认识“○” 师:(出示“○”)这是什么? 生:这是圆。 师:我说它不是圆。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想一想,老师在上课时叫它什么? 生:语文老师叫它是aoe中的“o”,数学老师叫它是零,音乐老师叫它是休止符号…… 师:你们再想想,在生活中与它样子相似的东西,我们叫它什么? 生:叫它太阳、圆桌、足球、钟…… 师:对,这些都是“○”的化身,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它。 二.给“○”生命 过渡谈话:刚才我们讲的这些是“○”所表示的几种符号以及与它相关的一些事物的名称。谁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生命呢? 1.让学生用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纸片到黑板上拼贴出各种有生命的图案。 2.全班学生只要有创新内容的都可上台拼贴。例如: 附图{图} 3.评比优秀作品。 三.让“○”动起来 刚才同学们用丰富的想象把“○”这个没有生命的符号变成了有生命的动物,可这些动物还不够可爱,因为它还不会动,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动起来? 1.学生分小小组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阐述。 3.教师归纳:同学们说得对,我们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让这些动物们活起来。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描述。 5.交流互评。 四.让“○”进入故事的角色 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能让这些动物活起来,走进我们的生活,那能不能给它们编个美丽的故事呢? 1.提供故事主题: ①勤奋好学 ②拾金不昧 ③关心同学 ④文明礼貌……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和反映的主题编写有趣的故事。 五.讲故事比赛 (简评:此类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拼拼、画画、说说中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师生对话中打开智慧的大门,从而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由驰骋。)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