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花瓣飘香》第一课时 |
作者:曹 勇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7:22:50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关心家人的情感。 学法指导: 学会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第3-10节。 教学难点: 体会小女孩的敬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展示实物给学生直观感受,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较难,实际上是要求学生有分段的能力,通过出示时间词语,教师恰当提示,这就降低了难度,体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 3、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4、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设计意图:初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线索,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三、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深入探讨学习的习惯,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相机小黑板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探究后还要整体回顾)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自学,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很好的方式,同时也很有效的方法)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 投影出示第二节。指名读。 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表演动作。 同桌互相模拟表演。 指名上台实物表演。 (设计意图:这一节学生不难理解,让学生在表演中促进读书,并理解体会文章内容。如果能表演出来就说明学生能理解了课文内容,让学生动动手,也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3、学生评价。 4、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5、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或齐读。 (设计意图:有了深入理解的基础,学生读好课文应该是水到渠成,所以这部分读的训练不需要花大力气就行了。)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节。 1、出示第3-5节。 过渡:读了这几节你就知道了。 2、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不知所措,惶恐”的意思。 联系实际说说。(只要学生说得差不多就行) 联系上下文说说。 (设计意图:1、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联系本学期学过的“学会查无字词典”来理解,巩固旧知,熟练掌握技能) 3、指导朗读“我轻轻地问”这句话。 “我”为什么要轻轻地问?(指导读的时候,不光是把语调放慢,而是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和蔼可亲,才能真正读出亲切关心的语气)(设计意图:根本我班实际,安排一组语气不同句子对比,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亲切,什么是大声粗暴。师述:在别人做错事时,我们不能大声呵斥,而是要采取适当的语气才能获得较好的勾通效果。) 4、分角色读好3-5 节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节。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节,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 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师述:这是一位懂事的孩子。(板事: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设计意图:这部分充分让学生去读,形式有小组读,全班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等,在读中去体会小女孩的品德,教师无需作过多的提问。)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过渡:这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 5、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出示小女孩摘花图。教师描述。 6、听录音《烛光里的妈妈》 (设计意图:教师深情的描述,音乐的渲染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拓展练习,发散思维。 除了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我们还可以怎样关心敬爱自己妈妈,做个懂事的孩子?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要视情况而定,有时间让学生自由说说,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是很好的口语训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