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和新词
教学用具
字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周恩来总理是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他已经去世几十年了,人民还怀念着他,因为他关心人民,和人民心连心。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温暖》还记得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歌颂周总理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我们先来看图。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提出课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男青年背着什么?他们准备做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的情形.那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他们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的泼水节,今天我们就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课。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的读音。
1、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学习生字的读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提问: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读带拼音的生字、生词卡片。 3、学习生字。 (1)偏旁加熟字: 泼:三点水加“发”字。 炮:火字旁加“包”字。 咖:口字旁加“加”字。 啡:口字旁加“非”字。 祝:示字旁加“兄”字。 (2)偏旁加部件: 节:草字头加横折钩、竖。 端:立字旁加“山、而”。 福:示字旁加“一、口、田”。 驶:马字旁加“史”字。 毯:毛字旁加两个火字。 (3)数笔画: 乐:5笔写成。 舞:14笔写成。老师引导学生分解笔顺。
三、指导写字。
毯:毛字的最后一笔要写得能托住“炎”字,“炎”字要写得紧凑些、小些。 驶:右边“史”字部分,“口”要写得扁长,捺与撇交叉,捺要长些。 咖:左边的“口”字要略小些。 舞:“舞”字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小些,最后一横要写得长;下半部分要放开些,最后一竖要长。 端:左边“立”要齐上,右边“山”要小些,“而”要大些。
四、教师板书,学生跟着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周恩来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学习观察图画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傣族人民什么时候过泼水节? (2)“火红火红”是什么意思? 2、讲述: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年都过一次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过节的时候,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着鼓,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过泼水节的时候是傣历六、七月份。 3、再读第一段。 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课文中哪句话是说这个问题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的意思。 (3)再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段有几句话?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理解词语“四面八方”“赶来”“驶过”的意思。 (3)再读第三段,说出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周总理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2)他是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3)还从哪些词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2、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学习第六、七、八段。 1、指名读,提问: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2)“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 2、指导背诵。
三、总结。
读全文,提问: 1、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傣族人民难忘的泼水节? 2、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迎总理 四面八方 一条条 一串串 衣着:对襟白褂 …… 过泼水节 动作:端 蘸 总理和人们心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