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蜜蜂引路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6:48:4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引、莫、斯、附、养、派、谈、导”这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附近”、“惊讶”两词。会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读文,边读边找出有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的句子并画出来。弄清花丛、园子、小房子的位置和列宁寻找养蜂人所走过的路线的关系,由学生画出一幅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2.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表达、自学的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列宁对事物观察得非常细心,又很爱动脑筋,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理解课文第三段,让学生带着课后作业1中的第一问默读课文,边读边把有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的句子画出来,弄清花丛、园子、小房子的位置和列宁寻找养蜂人所走过的路线。由学生自己凭借理解画出一幅“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理解列宁为什么说蜜蜂是向导,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3.认识课文里所涉及的各种事物的相互关系。 (三)疑点:蜜蜂真能引路吗?真的能当向导吗? (四)解决方法:使学生理解列宁是通过观察,利用蜜蜂来引路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分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指导学习、认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看着自己画的“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的训练及指导。 3.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结合课文进行思想教育。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总结全文,理解列宁为什么会把蜜蜂当向导? (三)重、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学期咱们学过一篇课文《诚实的孩子》,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列宁的文章《蜜蜂引路》,讲的是列宁成为革命领导人以后的事。 (二)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生字的读音。 1.把生字在课文中画出来,再读几遍。 2.出示写有下列带拼音词的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3.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读一读。 (三)读课文。 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几遍,再联系课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四)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并解释以下几个词语。 莫斯科:俄罗斯的首都。 谈天:闲谈。(让学生联系下文中“……谈谈怎样养蜂”一句来理解)。 常常:经常。 (五)自读课文,画出自然段,并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讲列宁靠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六)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要自己去找养蜂人?他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列宁为什么把蜜蜂作为向导? 思考上述问题,然后填空。 1.第( )自然段告诉我们列宁为什么要自己去找养蜂人。 2.第( )自然段告诉我们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文中插图画的是第( )自然段的内容。(上述内容以作业形式发给学生,并出示投影。)
第二课时
(一)读第1、2自然段。 想想列宁为什么要自己去找养蜂人,并画出有关的句子。(第2自然段第1、2句) 1.幻灯出示下面的句子,进行重点理解。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说说“找他的人”中的“他”指的是谁,从哪里知道的。(联系本段第1句和第1自然段来理解)。 2.读句子,回答:“亲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列宁知道他住在哪里吗?(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常常派人去“请”来理解。)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要求读出语气,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二)讲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1)读第一句,这一句说的是什么?联系第2自然段中的“找”字来理解。 (2)出示投影,理解词句。“许多”,说明了什么?(花丛中的蜜蜂多,说明这些蜜蜂与养蜂人有关系,因此列宁才仔细观察它们的去向。) (3)默读第2、3句,联系第1自然段想象: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想“附近”是什么意思。 (4)想象花丛、园子、小房子的位置和列宁寻找养蜂人所走过的路线的关系,画出一幅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5)投影出示能显示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和小房子之间位置关系的图。让学生在图上贴上写有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词的卡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再读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让学生联系前两句来理解:列宁根据路旁花丛中的许多蜜蜂,判断出养蜂人一定会住在附近,又根据蜜蜂飞去的方向,猜定那所小房子是养蜂人的住处。所以,他就找到了养蜂人。)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说的是什么? 2.默读第4自然段,并看插图,说一说,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惊讶。(养蜂人没有想到不知道他住处的列宁会自己来到他的家,所以非常惊讶)请用“惊讶”的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读列宁的话。)“向导”是什么意思?(联系列宁的下半句话来理解。向导:就是领路人。) 4.列宁为什么把蜜蜂称向导?(用喜爱、风趣的语气读列宁的话。) 5.指导用恰当的语气读第4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分析字形。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读写生字卡片。 2.完成下面的作业。 (1)写出下面字的组成部分,想一想这些字的字形怎样记。 例:引——弓、引 莫—— 附—— 导—— (2)比较下面的字,看有什么不同,想想怎样记住生字。 欺——斯 淡——谈 (3)写出下面字的笔顺,想想怎样记住它们。 养 派 谈 (二)指导写字。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要求写字。 (1)在田字格中写“引”、“斯”、“附”三个字,注意各部分间要写紧凑。 (2)在田字格中写上中下结构的“莫”字和上下结构的“导”字,注意“导”的上下两部分要写得差不多一样大。 (3)重点指导写以下几个字。 养:由9笔写成。其中第6笔是长撇,把上面的三横串联起来。 派:笔顺是: 谈:右边是两个火,上面“火”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2.在田字格中将每个字写一遍。要求写得整洁、美观。 (三)完成课后练习2、3题。 (四)板书设计: 1.引—弓—丨 莫—艹—日—大 附—阝——付 导—巳—寸 2.欺—斯 淡—谈 3.养: 派: 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