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猫钓鱼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0:55:5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能回答课后的问题,懂得只有一心一意专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3.通过认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猫妈妈批评教育小花猫的话。 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自己读课文,自己按课后作业的问题,对照插图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质疑问难,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趣激读。 1.启发:上学期你们学过小猫的什么故事?(种鱼)小猫爱吃鱼,就去种鱼,结果怎样?(什么也没得到) 2.诱导:小猫没有得到鱼便伤心地哭了,怎么办呢?猫妈妈对小猫说:“孩子,哭有什么用呢?走,跟我到河边去。”小猫问妈妈:“到河边去干什么?”猫妈妈说:“钓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猫钓鱼》的故事。 3.板书课题:小猫钓鱼。(齐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提出下列要求: (1)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注意带有“—”的词中“—”的声调变化,注意多音字“着”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 (4)找出与插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5)画出猫妈妈对小花猫说的话。 2.指名读课文。 3.齐读全文。 三、观察插图。 1.图①中画的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猫妈妈和小花猫在河边钓鱼)与哪一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第一自然段) 2.图②中画的是谁做什么?(小花猫放下鱼竿捉蜻蜓)“钓鱼竿”是什么样子的?(钓鱼用的竿子,一端系着线,线端有小钩。)图②与哪一自然段内容相对应?(第二自然段) 3.图③中画的谁又去干什么?(小花猫放下鱼竿,在捕捉蝴蝶。)与哪一自然段内容相对应?(第三自然段) 4.图④中画的谁正在干什么?(小花猫手拿鱼竿在一心一意地钓鱼)“一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做这件事就只想做这件事,不被别的事分散精力,很专心。)与哪一自然段内容相对应?(第六自然段) 5.图⑤中画的是什么?(小花猫钓到一条大鱼)它高兴不高兴?(高兴)怎么看出来?(它张着嘴巴,笑呵呵的)与哪一自然段内容相对应?(第七自然段) 四、讨论。 看了插图,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读,理解课文内容。 1.小花猫和谁去什么地方钓鱼?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回答。 2.小花猫开始为什么钓不到鱼? (1)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3.小花猫钓不到鱼怪什么?它说些什么? (1)指名读小花猫的话。 (2)“钩”指的什么?(钓鱼钩) 4.猫妈妈对小花猫说了些什么? (1)指名读猫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有感情。 (2)“三心二意”是什么意思?(做事不专心,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花猫三心二意?(他钓鱼不专心,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5.小花猫听了猫妈妈的话就怎样?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一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很专心)它和哪个词语意思是相对的?(三心二意) 6.小花猫后来钓到鱼了吗?是怎么钓到的?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不大一会儿”是什么意思?(很短的时间) (3)小花猫为什么在很短时间也钓着一条大鱼?(它钓鱼很专心,蜻蜓和蝴蝶飞来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二、质疑问难。 1.不懂的字词。 2.不理解的课文内容。 三、指导朗读。 1.分段指名读。 2.分角色朗读。 3.齐读。 四、总结课文。 1.讨论。 读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自由发言) 2.你是怎样专心做一件事的,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3.教师总结。 这篇童话故事,讲猫妈妈带小花猫去河边钓鱼。开始小花猫钓鱼不专心,一条鱼也没钓着。后来小花猫听了猫妈妈的劝告,改正了缺点,一心一意地钓鱼,果然钓着了一条大鱼。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要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专心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同学们从小就要养成做事认真,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板书: 17*小猫钓鱼 单元基础训练 教学目的要求: 1.复习声母、韵母和声调相同的字,并能归类抄写。 2.复习偏旁相同的字,能把偏旁相同的字归类抄写。 3.辨析形近字,并能正确组词。 4.能正确地运用量词。 5.能从感性上认识完整句,说完整句。 6.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诗句,培养阅读能力。 7.按笔顺规则写字,训练写字能力。 8.看图说话,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词句训练,写字和说话训练,认识完整句。 教学思路: 逐题进行,扎扎实实练到实处,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练的积极性,让学生练有所得。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练习第一题。 1.让学生自己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找出每个字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声调是几声。 3.在韵母是in的字下面画“——”,韵母是ing的字下面画“~~~”,声调是二声的字打“/”。 4.按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字分别写在横线上。 韵母是in的:您 近 韵母是ing的:兴 轻 平 领 惊 声调是二声的:您 平 5.把每个字再读一遍。 二、练习第二题。 1.复习偏旁的名称。 讠(言字旁)亻(单人旁)氵(三点水)木(木字旁) 2.读每个字。 3.辨别字形,说出每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 4.让学生指出每个字的偏旁。 5.把偏旁相同的字归类,分别写在横线上。 6.说说已学过的还有哪些字是带有“讠”“亻”“氵”“木”偏旁的。 三、练习第三题。 1.读准每组字的字音。 2.比较每组两个字的字形、笔画。 3.指出偏旁有什么不同。 4.用每组的两个字口头组词。 5.选一个会写的词写下来。 木(木头) 大(大家) 叫(叫声) 本(本领) 太(太阳) 听(听见) 活(生活) 清(清水) 该(应该) 话(说话) 请(请坐) 孩(孩子) 6.说说所组词语的意思。 7.抄写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练习第四题。 1.出示卡片认读: 只 个 棵 本 片 包 2.指名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3.出示小黑板,让学生选词填空。 一( )小狮子 三( )小树五( )书 两( )树叶 四( )菜子 六( )瓶子 七( )燕子 八( )白菜 九( )茶叶 4.说说每个括号里应选择哪个词填空。 5.填空。 一(只)小兔 三(棵)白菜 五(本)书 两(片)树叶 四(包)菜子 六(个)西瓜 6.读一遍。 二、练习第五题。 1.认识完整句。 (1)出示句子: 兰兰洗衣服。 (2)分析: ①这个句子是说谁的?(兰兰) ②兰兰做什么?(洗衣服) ③这个句子是讲“谁做什么”,可分成两部分:“谁”和“做什么”。 ④让学生说一个“谁”“做什么”的句子。 (3)出示句子: 王冕是画家。 (4)分析: ①这个句子讲的是谁?(王冕) ②王冕是什么人?(是画家) ③这个句子是讲“谁是什么”,可以分成两部分:“谁”和“是什么”。 ④指名学生说一个“谁是什么”的句子。 (5)出示句子: 他们很高兴。 (6)分析: ①这个句子讲的是谁?(他们) ②他们怎么样?(很高兴) ③这个句子是讲“谁怎么样”,可分成“谁”和“怎么样”两部分。 ④指名说出一个“谁怎么样”的句子。 (7)告诉学生,像上面说明“谁”“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句子就是完整句,如果缺少一个部分,就不是完整句。一句话说完整了,句尾要加上标点符号。 2.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 (1)第一句句前的“平平”指的什么?(是人名,指单个的人) (2)这是完整句吗?(不是的)为什么?(因为缺少“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部分) (3)指名学生按“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内容补充完整,先说后填写,再加上标点符号。 平平会画画。 平平是“三好学生”。 平平生病了。 (4)第二句写的谁?(爸爸) (5)这是个完整句吗?(不是)应怎样补充完整?(写上“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6)指名学生补充完整,然后写下来,再加上标点符号。 爸爸开汽车。 爸爸是工人。 爸爸笑了。 (7)第三句写的谁?(他们)“他们”指一个人吗?(指两个以上的人) (8)这是完整句吗?(不是)你能补充完整吗? (9)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 他们在唱歌。 他们是小八路。 他们都到公园看小猴子去了。 (10)第四句是完整句吗?(不是)怎样补充完整?(加上“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11)指名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们都是好孩子。 我们要听老师的话。 我们认真做作业。 3.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指出哪些是完整句,哪些不是完整句,把不是完整句的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 ①小猫钓鱼_________ ②小白兔________ ③老山羊在地里收白菜________ ④同学们________ 三、练习第六题。 要求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鹭鸶休息时的姿态很美,自然环境很美,这首诗写得很美。不要求逐行逐句深入理解,但要读熟,读流利,从读中领会这首诗的意境。 1.观察插图。 (1)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一只鹭鸶) (2)这只鹭鸶是什么姿态?(它用一只脚高高地站着,把头插在翅膀里。) (3)想想它在做什么?(睡觉)睡得怎样?(睡得很舒服,很甜。) (4)图上还画有什么景物?(河水、水草、太阳)河水是怎样的?(清清的)阳光呢?(暖和的)从水草的摆动可以看出是什么样的风?(微风) (5)这样的环境美不美?(美) (6)鹭鸶的姿态美不美?(美) 2.让学生读诗句。 (1)借助拼音自读诗句。 (2)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 (3)齐读诗句,语气要缓慢。 (4)说说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一只鹭鸶在河边休息)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很美) (5)熟读诗句,读流利。 第三课时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几幅儿童书法获奖作品,观赏。 (1)这几位小朋友写的字好不好?(好) (2)他们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勤学苦练)对,只要同学们能认真练习,掌握好写字的规律,刻苦努力去写,就一定能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2.导语启发。 你们想不想成为一个书法家?(想)好,那就要从基础练起。这节课,我们重点练习写好字。 二、明确要求。 1.以前我们学习了一些笔顺规则,都有哪些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 2.指名读题。 (1)这道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写下面的字) (2)应注意什么?(注意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三、指导笔顺。 1.分析本题中的五个字。 (1)读这五个字。 (2)这五个字各是什么结构? (3)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五个字? 2.指出这五个字先撇后捺的部分。 四、指导书写。 1.看看这五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怎样才能写美观呢? 2.指导书写“父”字。 (1)上边的撇、点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横中线上边,坚中线两边) (2)下边的撇、捺的交点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竖中线上) (3)跟着老师写。 (4)学生自己练习写三个。 3.指导书写“本”字。 (1)注意写好第一笔和第二笔的位置,第二笔的一竖一定要写在竖中线上,垂直向下。 (2)注意撇和捺要对称,长短一致。 (3)跟着老师写。 (4)学生自己练习写三个。 4.指导书写“更”字。 (1)第一笔,横要写得短一点,“日”要写得扁一些,撇和捺要左右撑足,放开些。 (2)跟着老师写。 (3)学生自己练习写三个。 5.指导书写“收”字。 (1)注意竖中线是从哪儿穿过去的?(右半部分) (2)注意撇、捺要和竖的下边写齐。 (3)跟着老师写一遍。 (4)学生自己练习写三个。 6.指导书写“以”字。 (1)左边是竖提、点,右边的“人”字捺写成点。 (2)注意竖中线是从字的正中穿过去,把字分成两部分,但分而不散,字不分家。 (3)跟着老师写一遍。 (4)学生自己练习写三个。 五、写字比赛。 (1)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写这五个字,看谁写得规范、美观。 (2)同学集体评议。 (3)教师裁判,并作出小结。 以后大家在写字时,一定要按笔顺规则和占田字格的位置,认真地书写,注意写规范、美观,希望大家都能写一手好字,争取在全国少儿书法大赛中获奖。 第四课时 一、观察图画。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2.整体观察。 (1)图上画了哪些人物?想想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同桌同学小声交流观察图画的情况。 (4)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①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一所学校的校园) ②有什么人?(有许多同学和老师) 3.有顺序地观察。 (1)先看远处。 ①远处的同学都在干什么?(有的练双杠,有的练投篮,有的在写黑板报,还有一个同学拿着水瓶去打开水。) ②远处画的是什么?(教学楼,几个同学在擦玻璃。) (2)再看近处。 ①近处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有的浇花,有的看书,一位老师手拿粉笔盒和三角尺准备去上课,旁边那个女同学捧着作业本在和老师说话。) ②想象一下,老师在和捧作业本的同学说些什么?(老师笑着说:“谢谢你!”女同学高兴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4.再整体观察。 (1)这是什么地方?(学校校园里) (2)什么时间?(课外活动时间) (3)有什么人?(同学和老师) (4)他们在做什么?(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二、练习说话。 (1)题目要求什么?(看图、回答问题) (2)我们已观察了图画,现在请同学们有顺序地回答问题。 ①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 ②他们在做什么? (3)指名让一学生按问题练习说话。 (4)师生共同指出其中的问题。 (5)学生听后自己练习说一说。 (校园内课外活动时间,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活动,有的练双杠,有的练投篮,还有的写黑板报、浇花、看课外书、打开水……。一位老师准备去上课,同学帮她拿作业本。) 三、看图说话比赛。 同学集体评议,看谁说得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