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江西宁都县第一小学
乡下的三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小鸟翻飞于明净的晴空中,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向远方。放学的孩子们如同一只只出巢的小鸟,在溪边的小路上飞翔。
这时,我看见娟娟正望着小溪发呆。我轻轻地走过去问道:“怎么啦?”“老师,我为什么总是记不住这个‘溪’字呢?”
上午的语文课,我讲解了“溪”字的结构及注意要点之后,让学生们识字。但是好几个学生都记不住这个字的写法。尤其是让娟娟上台默写时,她写错的地方最多:右边一撇下面的三点没了,中间的撇折撇折点变成了撇折点,下面的“大”字也写成了“小”字。我耐心地对她进行了一番讲解,她回去改写后,还是错了。我不禁把嗓门提高了八度:“教了这么多遍,你还是记不住!”话一出口,我又有些后悔自己的没耐性。
我刚才见到这条小溪,也在想:难怪有的学生记不住“溪”字,因为这个字笔画复杂,又容易与以前学过的字混淆。经娟娟这么一问,我想,能不能就用这条小溪,使“溪”字形象化呢?我便问娟娟:“小溪中流动的是什么呀?”“清清的溪水呀。”“对呀,所以溪字的偏旁是三点水”我又问,“‘溪’字右上面的一撇像溪水中的什么呀?”娟娟侧着头想了想说:“有点像溪水中摆动的水草。”我说:“对呀,一撇是弯弯的,水草也是弯弯的,你的联想真好。你还能找出‘溪’字和小溪相像的地方吗?”娟娟受到鼓励,更来劲了,马上掏出课本,找到“溪”字。左瞧右瞧,忽然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一撇下面的三点,不正像躲在水草下面的三只小蝌蚪吗?中间撇折撇折点就像弯弯曲曲的小溪。”我连声说:“说得好,说得好!那么下面那个大字,你能联想到什么呢?” 娟娟稍微想了一下便脱口而出:“小溪原来很细很小,慢慢地流进了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不是由小变大了吗?”我趁热打铁地说:“你现在能写出了这个‘溪’字吗?”娟娟捡起一块小石子,在松软的地面写下了既正确又工整的“溪”。
望着娟娟灿烂的笑脸,我心里有如一股溪水涓涓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