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段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注重字词教学,而相对忽略作文教学。其实,从一年级开始,以日记的形式开始作文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
一、从看到说,完整写话
日记的内容千千万,无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下来,而且长短不拘。而每一个上学的学生,入学前都已学会了一些说话本领。因此,从看到说,是日记教学的特点与优点,学生是能接受的。
一年级学生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写一句完整的话。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看图写话,也可以回忆性叙述,然后根据说的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不使文思断路。如:“奶奶家养了一群鸭子,它们走起路来yao一bai的。”当学生觉得写一句话并不难时,就让他们天天写,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家部分修饰词。
二、观察入手,完整记事
大纲中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有内容可写,而且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写和应当写什么。
人的知识是从感知开始的,而观察又是感知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观察校内外的事物。看看、说说、想想,使大家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物有新的认识。在观察中,我们可以先整体后局部。以观察学校游乐园为例,让大家从远到近,抓重点,也可以写写滑滑梯时的动作神态和心情。观察学校的花木,可以抓住它的颜色、形状及气味等。
这样,有些善于观察而且观察细致的学生,就能写出内容充实、条理清楚的小作文了。如一学生的奶奶家养了五只鸡,由于他常常住在奶奶家,因此经常看到鸡在他的眼皮底下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的细致观察,她写了五只鸡出笼时的情景:“我打开鸡笼门,五只鸡就慢慢地走出窝,傻乎乎地站一会儿,接着就翘起右腿,张开右翅,伸了一下腰,又抖了抖身上的羽毛,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羽毛变得整整齐齐,随后,飞快地向前跑去找吃的。”短短几句话,就把鸡出笼时的动作生动地描写出来了。
在生活中,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同一事物四季的感受不同,阴暗圆缺时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只要学生懂得怎样观察,处处留心,就会感知更多的内容,写出比较优秀又有真情实感的日记。
三、剖析典型,激发热情
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抓住苗头,选择各类日记的典型,进行具体而详细地剖析。讲评中以赞扬为主体。挑选几篇较成功和一般化的日记,进行比较。在讲解中表扬优秀,鼓励中间,激发后进,效果定然不凡。
对于优秀的日记,讲评时,要让全班学生都利用听觉及大脑思维,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水平。
而那几篇普通的日记,可以在黑板上抄出内容,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提出疑问,各抒己见,判断是非,解决问题。这样可以积累学生的写作经验,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作有力的铺垫。
四、公开“出版”,掀起高潮
要让低年级学生的日记有发表的机会,教师就要创造条件,或者利用黑板报,或者刊出“写作专栏”或“班级周刊”。如印刷条件较好,则可汇订成册,取个动听的名字,不定期的“出版”。
学生的日记如能公开“出版”,写作的高潮也就会持续下去,经久不衰。
从目前的任务看我们的作文教学,引路宜早是个关键的问题,而引路中又以“日记”之道最为优良,可以说是“写作之宝”。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