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音乐论文 >> 资源正文
开发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
        ★★★
【字体:
开发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
作者:张发慧    资源来源:湖北省宜昌市红星路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3

内容摘要】音乐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学;音乐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的空间,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实践,从而爱学;音乐教学要融入多元文化,既丰富学生视野,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 情感体验  多种感官参与  创造能力

主要内容

“音乐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进一个个音符之中,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每位孩子都是天才音乐家,他们能听懂每首乐曲,能自由地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作品,能用童稚的心灵创作音乐。

当代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育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而学习音乐的能力能否有成就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依赖于生长的环境,接触音乐的程度,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获得。因此教者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创设怡人环境,聆听音乐,遨游在音乐王国。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根据小学1、2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在上《动物说话》一课时,我以表演轻松、幽默的器乐曲《三只小猪》开始了这节愉快的音乐课。乐曲结束后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与学生问候,

汪汪  汪,朋友    好!

学生们也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与我问好,

        喵喵  喵,小狗  好!

      叽叽  叽,小狗  好!

        ……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粮食,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极佳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接着我这样设计了导入。在四周贴满动物的教室里,投影屏幕中出示森林的背景图片,播放描写大森林早晨美丽宁静景色的音乐,拉开幕布中贴满大树、小草、湖水的板书,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的动物王国。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播放描写动物的音乐。有轻快奔跑着的小马,爱唱歌的布谷,骄傲的小兔,勤恳的乌龟,咆哮的狮子,……让学生用身体语言表现动物,寻找“藏”在教室四周的“动物”。由于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到,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性”的特点。在听音乐表现动物的同时,我并不强行规定一个正确答案,认同学生各种各样的见解,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这样极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随音乐作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等身体运动时与音乐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当人们对感兴趣的音乐事物或音乐活动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从中找到乐趣。所以说,兴趣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王国的矫健翅膀。

二、营造实践空间,体验音乐,陶醉在音乐乐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

在《动物说话》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演唱时用肢体语言和声音表现活泼可爱的动物。

学唱歌曲《动物说话》时,歌中的间奏是学生较为难掌握的一个环节。

 

1=D    2/4

6 3   3 23 5   3 │(5656   3 31212   3)│

6 2   2 12 3   2 │(3535   2 │ 6161   2)│

 

但在仔细观察教师的范唱后,让学生找出老师的演唱中什么地方没有唱?并思考:为什么?这一难点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学生们便能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间奏处。这时再请学生在这两小节中编上自己喜爱的动作,愉快地表演,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便开始迸发,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小狗叫……

奥尔夫的教育体系注重实践、多种感官参与的形式。我就通过听一听动物的声音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在找一找音乐所描绘的小动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通过把小动物贴在适合它生活的环境来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歌曲表现能力。这样不但适应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稳定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敏捷、迅速和准确的反应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脑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在演唱歌曲时用形象的动作边唱边跳……这一系列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歌曲,让学生获得音乐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欢愉。

音乐把一切在人类心灵中占据地位的东西都拿出来提供给我们的感性和情感,让人深刻体验到美的愉悦,陶醉在音乐王国。

三、融入多元文化,创编音乐,沉浸在音乐之中。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音乐的情感特征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同时多元文化的融入可扩大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增强教学信息。

在教学中,我通过前面的动物模仿表演,为小动物找“家”,猜一猜同学模仿的叫声、神态动作是哪一种动物,以及演唱《拉勾勾》与动物交朋友等各项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和创编的素材,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中的动物,再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也编成歌词唱一唱,那真是一件美事!同学们热情高涨,唱道: 

 

1=D    2/4

63   3 235   3 │(5656   3 31212   3) │

小狗  唱歌  汪汪  汪, 

小羊  唱歌  咩咩  咩,

小猫  唱歌  喵喵  喵,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把人的思维注入形象的因子,使人的创造性充满了活力,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但也有的学生喜欢小马,那应该怎样唱呢?我们不要打击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样也可用其它方式演唱,如:

1=D    2/4

63   3 235   3 │(5656   3 31212   3) │

小马  跑步  嗒嗒  嗒,       

大象  走路  嘭嘭  嘭,

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既能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同样也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有了成功的体验,能极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则更能终身享受音乐。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学生的精神生活,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从而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艺术课程标准》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

《中国音乐教育》2002.1——9期



文章简谱部分中的下划线有些出入,请谅解。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