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常识教育理念认为: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会快乐而轻松的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的爬。
小学生现状及心理分析:小学阶段,又称学龄初期,也称童年期。这一时期是处于6、7岁到11、12岁的儿童,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思维方式也从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而在情感方面,情感内容不断扩大丰富,社会感情不断增加。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随年龄增加而发展起来。
小学音乐教师现状及心理分析:音乐教师都受过专业教育,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灵魂工程师”。
而音乐教师则希望通过一系列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放飞心灵,勇于创新,并能逐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在这样一个现状下,我应该如何使学生心灵舒展的情况下,快乐而轻松的,并且有目的的学习呢?
一、 音乐室——爱心之家.
音乐课堂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地点,音乐室也是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起点,在此我精心的把它布置成一个“爱心之家”。所谓“爱”,是有感情,有兴趣的意思;而心是人致命的器官,没有嘭嘭跳动的心人将会死亡,因此我希望音乐室是个嘭嘭跳动,充满活力,并能给人输送血液的地方。
例如:在教室的各个角分别设置了:每周名家(介绍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及主要音乐作品。);每日明星(每天由学生选出音乐课中表现突出的同学一名,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一角,并写上评选的原因,可以是演唱星、舞蹈星、评析星、想象星、创新星、大胆星等等);音符的家(不同时值的音符介绍,不同节奏型的各种组合,以及在不同拍子的乐曲中的编配和运用。);动动脚来唱一唱(在音符的家下方的空地上画有大型五线谱空谱一行,根据墙上准备的熟谱[课本上学过的],生谱[学生没有学过的],一般八小节,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找到相应的音符,用脚跳出乐句。让学生在进音乐室后知道,同语文、数学、英语课一样的教室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她能让你身体和心灵一起飞翔,自由飞翔在那音乐的天空。
二、 教师——美的使者
作为教师首先是教育者,在课堂中传授学生新的知识;其次是学习者,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而音乐教师却有一个神圣的任务,那就是传播美。
音乐首先是美的,例如:小提琴协奏曲《化蝶》表现了凄凉之美;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表现了雄壮之美。其次它还包含着更深一层的美,例如:琵琶独奏曲《金蛇狂舞》则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美;器乐合奏《龟兔赛跑》不但趣味十足,更体现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而现在风靡日本乃至使世界乐坛震撼的中国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的合奏曲《奇迹》《辉煌》使古民乐和流行乐结合,不但体现了中国民乐的特色美,更体现了一种现代的时尚美,并且使中国民乐走入世界舞台。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尽量多的听赏美的音乐,更有职责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美的真正内涵。甚至更进一步的让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给自己定好位,才能更好的给学生定位。只有给学生更好的定位,才能使教师自己实施教学有一个更牢固的教学理念。如此,才能使学生有方向的学习。
三、 学生——未来美的传播者
我们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而我们的学生将来也会成家立业,如果他们有个较好的审美品型,那他们的孩子也会受其影响。如此良性循环,将来人们的审美意识会越来越高,审美领域会越来越广。
据调查大部分小学生不爱听教材布置的欣赏曲。可据有关调查 “如有两小时空闲时间你喜欢干什么?”调查结果中排位第一的就是听音乐。为什么学生不爱听课本上的欣赏曲而喜欢听课外音乐呢?据学生问卷调查和有关资深教师研究,得论为:课本要求欣赏的音乐内容空洞,难以理解,无法与现实生活挂钩,而且漫无止境,分不出章节。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找准学生胃口,并根据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音乐审美倾向的不同。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进行欣赏,以此来为更高层的音乐欣赏做铺垫。例如:低、中年级喜欢听动画片的主题曲《哪咤》,《猴哥》,《大脸猫和蓝皮鼠》等,高年级喜欢听流行歌曲《中国功夫》,《流星雨》等。在我正确的引导下,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消除对课本音乐的厌恶,逐步喜欢上不同类型的音乐。
如此教学,使我现有的音乐课堂与原来的音乐课堂有了飞一般的巨变。而这正在前进中的音乐课堂也决非一潭死水,其犹如涓涓细流把一条条小鱼引入雄雄大海,犹如暖暖微风把只只小鸟扶上广阔的蓝天。我想,只要用心,并有爱心的来经营音乐课堂这个“小家庭”,每位学生的心都会随着我的爱一起飞,飞向那更高更远更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