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课 程 的 革 命
          ★★★★
【字体:
课 程 的 革 命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课程开发不是专家的专利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稿),同时制定了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宛如扑面的春风迎面吹来。我校紧抓机遇,于2001年9月在全校推出4个实验班使用新教材参加国家级课改试验,同时确定了12个实验班参与省级课改实验。为了让每个教师都能深入理解课程改革,并且在平时工作中贯彻实施,我校在每周的业务学习上,都安排专人专题讲座,进行校本培训,每周组织教师分组讨论,集中交流,让每个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见解。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一百余名教师去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教育先进城市和地区听课学习,带回新鲜的教改形势和信息。新课程、新教材带来新思想、新观点、新视角、新教法、新学法,我校构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共同构成的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课改中充分发挥学校了每一位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课程作为达成教育目标的载体和桥梁已成为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课程不仅仅是我们的教科书,只要是学生能够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到的经验都叫课程,包括我们有正确指导的生活环节、环境教有生命活力的概念。尽可能开发、利用、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师生、家长都成为实验教材的编制、创造和具体的实施者,使师生在这过程中都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实现的机会。 
    第一是对现有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 的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并调动学生看、听、想、说、做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第二是在上级相关部门和科研部门的参与指导下,结合学校已有特色,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构建“综合·创新”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主要开发了六个方面的校本课程: 
    一是修订原来的家长学校教材,使之更符合新世纪家庭教育指导的要求;二是编写“学会关心”的系列教材,从知、情、行三方面协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三是开发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体验教育的教材,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四是对已有心理咨询个案进行总结、归纳、分类,从学生心理障碍的症状、成因分析、矫治等方面构建心理教育教材;五是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综合化的教育活动教材,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六是开发与德国合资的劳技项目,结合十多亩劳动基地的建设,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劳动教材。结合实际,全面建构特色校本课程,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 
                          课程内容不等于教材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课程就是教材,就是教科书,课改中,我校的老师们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与教科书、挂图、图书、报刊等文学文本对话、交流,与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视窗文本对话、交流,与报告会、演讲会、调查研究等活动文本对话、交流;与假日小队、社区教室、实践基地等社区文本对话交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不等于权威 
    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首位,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注意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支持者,、协作者,引导者。两学期以来,我校举办了“镇江市小学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镇江市小学课程标准、新教材实验的大型学术报告暨观摩活动”、“扬中市小学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扬中市科研进课堂展示课活动”、我校“教坛新星”复习课展示活动,有三十名教师分别展示了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校本课程等学科教学活动,精彩纷呈、各具特色,集中展示了我校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了他们的骨干带头和榜样示范作用,这些活动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有一位家长曾用“运动员”来比拟我们的学生,他说,过去 课堂,我们的老师就是高高在上的教练员,课改之后的课堂上,我们的老师有时是教练员,有时是陪练员,有时是运动员,有时是啦啦队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了。 
                                     
                            评价不等于分等 
    以往的教育评价,强调甄别与等级排列,课改中,我校的老师们已形成的共识是:教育的成败,不在于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提了多少个为什么;不在于课堂上怎样花样百出,而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不在于学生记牢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是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在于学生接受了什么,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什么,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作业,而在于学生有了多少宝贵的奇思妙想;不在于考试中得了高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课改中的教育评价关注学生的人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智慧,关注学生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灵魂。 
    课程改革中的实小老师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精心呵护学生创造的天性,保护学生创造的激情和愿望,使校园成为创造的场所: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物物是创造之材,样样是创造之法,件件是创造之事,个个是创造之人。 
     
                        学习不等于读书 
    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校的广大教师除了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科研意识和不断转变自身教育行为以来,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们能从孩子的角度看待教育活动,运用新颖的、符合学生口味的学法来设计相关的活动,大多采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培养。课程改革中,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01年9月以来,我校以学习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为契机,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工作中心,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深化各科课题研究,以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为着力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获得了全面丰收。 
    在课堂教学中,朱敏的美术录像课分获江苏省、镇江市一等奖,王聿轩获省现代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李培莲获江苏省、镇江市思品优质课奖,蔡敏、戎梅分别获镇江市小学社会、音乐学科评比一等奖,顾健获镇江市录像课二等奖。 
    在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刘虎等五位教师分获扬中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二、三等奖、王文娟等五位教师分获扬中市中小学音乐学科青年教师新教材歌曲演唱竞赛一、二、三等奖。 
    在教学科研上,我校孙佑美、徐华青、薛安民主持的课题获镇江市首届教育科研一、二等奖。上学期我校申报了3个省级课题,孙佑美校长撰写的《为创新而教,为创新而学》获“新世纪”小学语文教材实验工作研讨一等奖,十五万字的专著《为创新而教》由中央教科所课程中心编辑、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其他教师撰写的25篇文章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文章,106篇文章在省、市各级获奖,有13位教师在省市科技、美术等各类竞赛中获优秀辅导员奖。 
    学生获奖更是硕果累累。在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中特等奖1人,一等奖4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5人;在省级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在镇江小学生文艺会演中,舞蹈《妈妈的红头巾》、器乐《苹果山谷序曲》获一、二等奖;在扬中市首届小学生口语交际比赛一等奖4人,二等奖2人;在2001镇江市少年增华阁作文大赛一等奖5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42人;在小学生数学报与应用能力竞赛(扬中赛区)中,一等奖4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14人;在江苏省中小学健康知识大赛(扬中赛区)中,一等奖4人,二等奖27人,在第三届绿星国际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大赛获金奖8幅,银奖20幅,铜奖3幅,朱敏、杨珍英、陆乔玲、孙荣莉获园丁一等奖,于小琴获园丁二等奖;在镇江首届“南宝杯”儿童科幻绘画比赛中获创意三等奖1幅,优秀作品奖5幅,孙荣莉获科技辅导员奖;在扬中市“美好学习乐园”绘画比赛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7名;在镇江市车辆模型竞赛中获一等奖1人,优胜奖9人,在镇江市劳技制作中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名;在镇江市学生自然小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代表扬中市参加镇江市科技作品展并获二等奖;我校被授于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课程改革,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充满了蓬勃生机,我们继续努力着,为每个师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条件,让《课程标准》走进师生的心灵,撞击师生的心扉,使师生得到创新精神的提升、创新思维的启迪和创新的享受。 
    总之,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是一个令亿万国人 瞩目的伟大事业,它标志着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又要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象征着教育教学事业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眼中,我们把课程改革视为鲜花一样美丽、黄金一般珍贵,因为她蕴含着勃勃的生机,包含着广大教师崇高的追求,凝聚着千万园丁们的辛勤智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教育人热血和激情浇铸的丰碑,是我们用理念、信念、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无穷创造力所谱写的最美妙的交响乐章。 
    老师们,同行们,让我们驾起课改的轻舟,加足马力,开大油门,以崭新的姿态,勇敢地挂起奋进者的风帆,荡开我们智慧的双桨,摇动我们的勤奋之橹,去探索、去开拓课改的航道,寻找教学改革的真谛。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