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依托语文教材,渗透科技思想
          ★★★★
【字体:
依托语文教材,渗透科技思想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依托语文教材,渗透科技思想
                              
                  湖北省宜昌市大公桥小学   石惠芬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重视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 整合中开阔视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向学生传授关于自然、社会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优势所在。
    一、依托 教材,促进学生爱科学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科技知识的突飞猛进,给我们带来了社会的日新月异。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来临。今天,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科技的海洋里,我们的社会生活之所以能不断前进,就是因为科技在进步。因此在教学中依托相关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科学情感的教育,不仅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利用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的诗句,告诉学生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的自然科学常识,同时还告诉学生有些动物有冬眠的特点。利用〈看月食〉一课,让学生明白月食并不是“天狗吃月”,而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中间的缘故,用科学的道理,揭穿迷信说法的本质,让学生从跨入校门开始就接受热爱科学的熏陶,促进学生爱科学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二、依托教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科学的情感
    苏东坡曰:“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语文教材中,那些“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佳作,可以让学生去下系细细体味,,去思索,去挖掘,只要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过程就能取很好的效果。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学生知道了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的传播办法后。教师再利用课文的最后一段,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情感,让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或是通过文献资料、互联网查询,看谁是最聪明的“小博士”,学生 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去探究,知道更多的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利用〈新型玻璃〉一课后,让学生 去调查、去设想制造出适合人们不同需要的玻璃。学生在观察、研究、探索的经历中增强了学科学的情感,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态度。
    三、依托教材,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追求科学的脚步从未停止过,那么,我们的科技到底发展到了那一步?又取得了哪些科学成就呢?用〈我坐上了飞船〉一课告诉学生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已登上了太空。依托〈电脑“管家”〉、〈我的朋友——电脑〉等课文,让学生了解电脑储存、计算、管理等功能,认识电脑的用途,领略电脑对提高工作效率的神奇魅力. 尤其是第七册的第二个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 了解科技发展的最好契机。开一次科技知识介召会不仅介绍展示学生 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撰写的科技论文,还可以发布自己从科普读物及网上了解到的科普知识趣文,或是了解到的最新科技成果,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四、依托教材,培养和磨练学生爱科学的意志
科学的道路,是崎岖的山路,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无数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发扬科学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们热爱科学,为人类的科学 事业耕耘、献身的品质是高尚的,精神是值得赞誉的 。教材中〈李时珍〉、〈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等课文体现的就是对科学的 不懈追求、坚忍不拔的崇高品质和发明创造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是社会和个人的重要精神财富,科学精神的教育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认识人类社会的进步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科技为本。只要我们对小学生从小进行科技教育,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回充满希望,科技兴国的战略就一定能够实现。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