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班主任与其他人群比,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这是与他们的工作性质分不开的。班主任有多重角色身份:他们既是学生的老师,具有权威性,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亲人,具有平等互助的关系。在工作岗位上,班主任要随时进行角色转换。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处理好与家长、任课教师、领导及家里人等多方面的交往。所以,班主任经常会出现心理矛盾冲突。
班主任经常出现的心理矛盾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普通人与榜样的矛盾。从来没有人像班主任那样长期置于广大青少年的监督之下。班主任在学生面前随时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学生的榜样,可是他们又都是普遍人,由于要加倍严格自律,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文饰性,故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二是工作的创新性和重复性的矛盾。培养未来人才,必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具有创新性。可是班主任工作中有许多繁杂重复的工作,这种繁杂重复就会使班主产生烦躁、郁闷的心理状态。
三是工作的责任和自我发展的矛盾。班主任的工作要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而燃烧了自己。他们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但因为工作成绩的间接性和置后性(学生的成长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很难有成就感。这便会使教师心理不平衡,极易产生烦闷、压抑的心理。
多种的心理矛盾冲突,给班主任增加了许多精神负担,故班主任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班主任常常会感到紧张、烦躁、疲乏。这种不良心态不但对班主任的身体健康不利,还会严重地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时还会干扰家庭生活,致使班主任整体生活质量不高。由此可见,对班主任来说,调整心态,摆脱困扰,是多么重要。
一、增强保健意识 学习保健知识
首先,班主任要有心理保健意识,牢记“善待自己”——关心、珍惜自己,使自己永远处于积极奋进的状态。注意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修正自己的不当行为是完全必要的,但决不可为取悦他人而过分自责或违心行事,更不能以他人的评价来影响自己的情绪,要知道世上最愚蠢的人就是虐待自己的人。班主任要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既不自负,也不贬低自己,更不苛求他人。生活中,调适自我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最有效方法。班主任要牢记教师的生活主题,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把规范教师行为当成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必然过程,用平常心来对待荣誉与成就。要明白,舒服与否完全是自己的一种感觉,不可自寻烦恼,自我摧残。
班主任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自己总结出一个生存公式,用以制约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例如,集中精力搞好本职工作,加强学习,充实自己,不断创新+锻炼、休息(身体不能透支)+要有长远的工作计划,遇到问题不过分着急,不急功近利+不纠缠是是非非+立足眼前,完善自我,净化心理环境。
其次,班主任要注意学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要了解预防心理疾病的必要知识,出现心理冲突,不能过于激动。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与领导、同事、学生发生矛盾,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解决。女教师的更年期,是生命的过渡时期,有些不适是正常的生理反映,要加以调节和控制,不能任其发展,甚至把别人当成发泄情绪的对象,不能迁怒于学生,影响工作。要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把心态调整到最佳水平。
二、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如成就感、归属感、教学成果等等。但大部分的情绪波动来自于学生。所以,班主任应认清自己的工作特点,牢记生活的主题,找准自己的位置。
首先,班主任要随时想到自己是教育工作者。教师是与未成年人打交道的,是成熟的成年人帮助不成熟的青少年。对于他们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要有一颗平常心。学生是未成年人,要承认他们在身心成熟的水平上差异很大。学生犯错误,是他们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事。
其次,班主任要用合理的信念来思考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犯错误,甚至不服从教育,不是他们故意与教师作对。教了半天也学不会,不光是他们不认真学习造成的,有时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不当行为应当理解并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前进。一些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甚至失足、犯罪是家庭环境影响、教育方法不当、社会污染造成的,学生是不幸者。教师应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给学生以理解、同情和帮助,而不能排斥他们,嫌弃他们。成熟的班主任懂得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采取正确的施教方法,而不会任意训斥学生,更不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伤害学生。
另外,班主任还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认识到许多问题是他们在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如自我作主办了错事,交异性朋友等,班主任不要把这些问题看得太严重,对学生横加指责,而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加以引导。要尊重学生,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来促其成长。用多搞集体活动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来解决所谓的早恋问题等等。不要事事都管,要求过严,否则就会出现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影响师生的心态。当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丢了教师的面子,影响了教师的荣誉时,班主任要冷静,力争做到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恰如其分地处理问题,切不可为树立自己的威信随意滥用惩罚的手段。
最后,班主任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随时调适自我。要记住,制气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给自己平添许多麻烦与苦恼。
总之,班主任在角色上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显现教师的本色;在评价上要自省,了解自己,完善自我;在心态上要自控,不失态,不失言;在情感上要自悦,要乐观。
只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能活的充实、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