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从国企改革看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
【字体:
从国企改革看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从国企改革看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上大学的姐姐的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加入WTO,越来越引起国家和企业的重视。这主要是由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引起的。
    经济的全球化,彻底改变了企业的活动范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主动不主动,你必须关注和研究你的竞争对手,不管它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这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激烈的竞争环境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到底如何应对?企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国企改革和如何管理人力资源。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不断地获取人力资源;通过招聘、选拔、安置、提升,把人力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考评、确定报酬,保持和激励人们对组织的忠诚与积极性,控制人们的工作绩效;通过培训、培养,开发人们的潜能,以支持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改革和管理的核心内容。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大多数国企已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但还很不规范,尤其是国企人事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不明确,人事管理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式运行;
    (2)劳动就业体制处在转型之中,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很不明显;
    (3)人才使用管理存在较多问题,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职工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4)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人才队伍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5)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等。
    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已成为国企深化改革的瓶颈,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以适应向市场经济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转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仅限于员工的招收与录用,薪酬与福利,奖惩与升迁、档案管理等几个方面,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绩效评价以及薪酬、各项奖金、福利待遇的确定和发放,往往是根据经验判断,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导致了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盲目和被动,使得人力资源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活动、管理职能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比传统人事管理更具战略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研究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要对人力资本进行重新认识,确立人力是企业最重要资本的观念;其次,要重新认识按劳分配原则,更好地发挥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第三,要认识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只有调整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改革才能顺利进行;第四,要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手段,而要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国企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从目前国企的实际情况看,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获取并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确定一定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同时建立健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员招聘、员工培训和开发、薪资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等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体系。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应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要能够支持、配合、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制定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使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真正落到实处。规划的制定,要能够服务于企业战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三)建立绩效管理系统和科学的人力评价体系,为科学地识人、用人奠定基础。
    建立绩效管理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把对员工的绩效要求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将企业发展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及个人;(2)根据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3)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方法,有针对性地考核员工的工作绩效,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并行之有效。(4)考评结束后,根据员工的绩效情况,执行规定的奖惩措施,包括对优秀员工的奖励和绩效较差员工的处罚,帮助暂时落后的员工,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提高他们的业绩水平。同时为科学地识人、用人奠定基础。
    (四)加大培训力度,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以及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企业的组织绩效。企业要把对员工的培训、培养当作大事来抓,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进行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究竟需要对哪些员工进行培训,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以及在什么时候进行培训;培训结束,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检查,同时检查培训的内容、参培人选、培训师资、教材、安排是否适当。
    (五)完善激励机制和薪酬管理系统。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组织激励水平越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越高,组织生产力也就越高。首先,要对员工进行合理配置,把每个员工放到最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他们价值的职位上,并为员工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要完善薪酬管理系统,建立与其他企业相比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要注意企业各部门、各个职位之间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薪酬的高低,一定要体现员工的贡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第三,要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应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运用“文化管理”,努力营造尊重、和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六)转变人事管理部门职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必须成立专门的部门来分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般来说,应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并设置一名行政副职主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职能设置方面,不但要求完成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还要求承担起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体系的任务,切实做到为企业战略服务。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提高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企业应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资金和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经费,专款专用,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和发展,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向企业提出的严峻挑战。要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与狼共舞”,永立潮头。

                                                                         2003年5月30日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资源
    没有相关资源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