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相约经典,语文课诗意流彩
        ★★★★
【字体:
相约经典,语文课诗意流彩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相约经典,语文课诗意流彩
                                ——我与孩子们的“经典”情缘
                    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小   金丽萍    
   经典,真切地反映了国人的天然浪漫与情怀,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穿行在经典的美丽中,徜徉在经典的情愫里。可是,在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曾令国人引以为豪的经典文化,竟与我们有些陌生,经典已成淡淡的身影,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沉淀下去。——我们的孩子离经典越来越远了。
  经典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源泉,传授经典是语文教学的使命。曾有人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他们的心里栖居着诗意,扑腾着诗情,如何架设经典与孩子们之间的桥梁,让经典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我思索着……
诗意课堂:与经典的美丽邂逅
“原来经典这么有趣”
上完《赤壁之战》时,我忽然回忆起了苏轼的《赤壁赋》,于是,我飞快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赤壁赋》中的相关文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在大致解释以后,我说“同学们,苏轼的《赤壁赋》在古诗词中是很有名的。老师写的这句话,把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都浓缩其中,可谓言简意赅,这就是经典的智慧所在。”如此一番讲解后,孩子们啧啧称奇,兴奋地读了起来,他们为“谈笑间灰飞烟灭”的迅捷而惊奇,为“羽扇纶巾”帅气的周瑜而折服,更为经典的魅力而感叹, 一节课结束了,孩子们还在互背互诵。那种认真让我始料不及。没想到,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杜牧的《蜀相》,捧来了厚厚的《三国演义》,对于经典,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之后的几个星期里,他们读着,背着,感受着比卡丘、樱桃小丸子之外的另一方时空------那就是古诗文的独特美质。“原来经典这么有趣味” 他们这样对我说。孩子们快乐的感觉与以前对经典的熟视无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记得以前,每学期我都一再要求他们,一学期读多少名著,背多少诗词,可孩子们总是怨声载道,往往只看了个开头就束之高阁,对于经典,可谓是“儿童相见不相识”。这一次与经典的美丽邂逅,让我若有所梧……
“雨,也是彩色的”
经典,又一次在朱自清笔下轻柔的雨中走近了我们,在学习《春》中的“雨”时,学生们对文中的雨尤是喜爱,在一遍遍诵读之后,我问学生,“喜欢雨吗?说说理由吧!”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他们还结合诗句来表达对雨的喜爱,但孩子们在列举完小学生必背古诗后就不能再说下去了,于是,我跟孩子们讲起了宗濮《绿》中的雨;谈到了戴望舒的《雨巷》;我又挥笔写下了写雨的诗文。在一遍遍诵读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愉悦轻柔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潇潇暮雨子规啼”中寒雨的伤感;体会到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沾衣欲湿杏花雨”中雨的闲适……读着朱自清笔下的纤纤细雨,品着名家经典中真实、灵性的雨, 孩子们意往神弛。在当天的日记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到:“老师,课堂上,你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美丽的诗词文句,我发现,原来雨是彩色的,它可以因为快乐而变得明丽,因伤感而变得灰色。” ……这一课,仿佛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悄地印在了孩子的心里……
与经典的美丽邂逅,仿佛是不经意间拾起的一粒小石子,在我和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中激起了轩然大波, 课堂也有了不曾预约的精彩。于是当我再一次翻看教材的时候,我若有所思:学习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可不可以引入一些表达离情别意的诗词名篇?学习《一夜的工作》,我何不引入一些赞美鞠躬尽瘁精神的名家名作?老舍那么爱《养花》,不是可以联系陶渊明的恋菊,周敦颐的爱莲,苏轼、郑板桥的惜竹吗?欣赏朱自清的《春》,何不念念《匆匆》,看看《背影》,读读顾春的《迎春乐》呢?……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老师和经典文化产生双重的向往,并逐渐生发对经典的美好情愫,这不是一件很美丽的事情吗?
相约经典,让诗意在课堂上时时栖居
渐渐丰满的“经典偶拾”
美丽的邂逅,带给我和孩子们与之相约的期盼。我寻寻觅觅,寻觅着课文中经典的身影,在课堂上我引经据点,旁征博引。经典,在我的潜移默化中犹如春雨点点入土,洒落在孩子们的心田。每周开设的“相约经典”课,对所学课文进行诗意的延伸。在学习完《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以后,我要孩子们收集表达离情别意的经典诗文,感受离别的情怀,并要求在“相约经典”课上展示。
孩子们的热情马上表露出来了,他们从课外书中寻找,向读初中、高中的哥哥姐姐请教,有的摘录 ,有的背诵,为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我请孩子们选择最喜欢的方式上来无拘无束地“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男生声音轻柔地背诵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个女生给我们读了朱自清的《背影》,还向大家推荐了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有的背诵了《孔雀东南飞》的两个主人公分别的相关段落,有的讲了红楼梦的“葬花”。古诗词的摘录更多,有的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有的说离别是“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忧伤,还有的说离别是“虞姬,虞姬奈若何”的悲愤…… 孩子们“不求甚解”地阅读经典,差不多成了“好读书”的“小五柳先生”。他们认认真真地背诵着,摘录着。五言、七言律诗、乐府诗以及简短的文言文;写人、记事、抒怀、寓理的小诗文也不少。孩子们悄悄摘录的“经典偶拾”,渐渐地丰满起来了。
悄悄走进经典的意境里
经典的积累,让孩子们有了文学的积淀,我决定让孩子们跃向一个新的层面,即培养他们的欣赏水平,走进经典的意境,感悟经典的观念、思想,人文精神。而我,总是认真倾听学生的欣赏意见,见机引导,让赏析成为一种兴趣。
例:-----《 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同学们,对于这首诗,大家在“每日一诗”里已对它有了了解,下面请你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看哪个小组能成为“蕞佳组合”我们拭目以待。(十分钟后)
1组:一生声情并茂诵读,一生在黑板上作画“孤帆远影碧空尽”图,一生扮李白深情目送。
师:第一组的同学让我们整体感受了诗人与孟浩然深情的告别,果然厉害,谁能争锋?
2组:我们以散文诗的形式翻译了《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兄,
在这烟花灿烂的三月,
在这风景依旧的黄鹤楼,
你和我这样依依惜别,
当你踏上那只帆船,
在滟滟春波中远去,
当你的帆船成为一个黑点,
隐没在东流的江水中,
你可知道,
你的挚友还在岸头为你深情相送,
滔滔的江水啊,
如果你能载走我的依恋,
请把我的深情捎给我的孟兄!
3组: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交。他们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我想,李白和孟浩然惜别时,一定是很大气的,李白会斟上满满一杯酒,借酒相送,因为我在《将进酒》里读到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去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是爱酒之人,当他端起酒杯向孟兄道别之时,一定会说:“与君酒一杯,请我为君来饯行” 之后才挥手告别。
4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离别总是伤感,虽是“烟花三月”但李白觉得那盛开的花儿,那轻柔的东风都是伤感的,所以他无心赏景,他的心也随着老朋友去了扬州。
5组:我想,李白在目送好朋友远去时,一定会唱一首《祝你一路顺风》表达他的祝福,(生唱)孟兄也一定会唱“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走过每个春夏秋冬”(生再唱)不过,“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李白完全会放心地望着好友走,不去想该不该伤感!
师:同学们能旁征博引,温故知新,每个小组为大家捧上了一顿丰富的知识大餐,大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同一首诗,下面让我们一起陪同李白深情相送(生深情诵读)让我们陪同李白豪气送别孟浩然(生豪气诵读)
可见,当学生处于主动探究的时候,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包括基本事实的掌握和认知策略的理解,也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和提升, 他们会走进经典的意境里,走进作者的思想里。这时候,经典,已悄悄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孩子,已悄悄走进经典的意境里。
经典和灵感的激情碰撞
一个恹恹欲睡的夏日的午后,我枯燥地讲着《比金钱更重要》,看着孩子们没有生气的眼神,我也提不起兴趣。忽然间,窗外狂风大作,粗大的雨点猛地敲打着玻璃窗,孩子们惊喜地发出欢呼声,有的甚至站起来,课堂一下乱了套,我刚想发作,转念一想,的确是,这场雨已经等待了一个多月了,能不欣喜吗?索性上苏轼的《望湖楼醉书》吧,有天公作美,一首诗很快被掌握了。上完课,我忽然想起了散曲《喜雨》:“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同学们,我们来写一首喜雨的诗词,好吗?”“好!”没想到学生们热烈响应,纷纷写了起来:
喜雨(林学超)                            虞美人.雨(倪中意)  
沉沉天宇黑黑云,                            喜极独上窗前,
点点跳雨悄入土。                            雨如珠
欢歌笑语喜若狂                              无边原野久旱逢甘源
喜迎珍珠天上来。                            滴滴叭
                                           雨打窗
                                           是夏雨
                                       别是一番风景在外头
孩子们与诗情词意渐渐通融的心灵,好似春风吹又生的春草一样萌发勃勃生机。学习了课文以后,一首首有创意的“课文诗”,在孩子们经典和灵感激情碰撞的笔尖,轻灵地涌动着。
十六字令 江姐(高宏宾)                   如梦令 鸟的天堂(赵文翔)
日暮移船靠岸
坚,                                              “天堂”不闻鸟鸣
敌人面前口不松,                                   次日早乘舟
竹签刑,                                           又入鸟的天堂
化成心中勇。                                       击掌 击掌
                                                  惊起一群飞鸟
……
课堂是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信息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这些信息,便可让师生在动态生成的氛围中诗意地栖居。它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我们在浑然天成中感受着语文流彩的诗意。
诗化生活,演绎经典的万千风情
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真情:滋润了经典的美丽
由于我在课堂上,在作文的评语中经常引经据典地点评,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对经典的喜爱也渐渐地拓展到生活中去。
记得那是一次篮球赛,我班的五名男生以22:2的战绩潇洒夺冠,一下场,同学们争着祝贺他们 ,见此情景,我要求同学们对他们的表现,用几句话点评或表扬一下,但每个同学只能论及其中一位。一位女生兴奋地说“我只读过‘苛政猛于虎’赛场上, 倪世道同学猛于虎,因为他表现地很勇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沈军能‘咬定目标不放松,风采现在赛场中’。ok!very good!”一个调皮的男生也争着说。“我觉得高展翔总能跑在最前面,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路披荆斩棘,真的很了不起” “对我们班夺冠,我一直认为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今天,我们居然赢了,袁超出了很多力” “作家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觉得今天参加比赛的男生是最可爱的。他们表现非常出色。” ……同学间的真情,渗透了经典的美丽。感受着无价的温暖,沐浴着无边的情谊,五个汗涔涔的孩子羞红了脸。
活动:融化了经典的快乐
课间,女生们总爱跳牛筋,她们的欢快劲儿真令人羡慕,“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搪自古—繁—华……嬉戏钓叟—莲—娃--”女孩子们欢快地边念边跳,一个女生悄悄告诉我,她们喜欢这些韵味很美的诗词,就把它作为“皮筋歌”传唱了。男生们呢,则在一边下起了他们自制的“经典棋”( 以背诵相关的古诗词及经典名句为进退准则的一种游戏棋)。
不仅如此,在孩子们自发组织的竞赛活动中,也能找到经典的影子,“诵诗接龙”“讲经典故事”等活动,既有趣味又长见识,设立的“闯关游戏”(确定代表背诵水平的闯关篇目)让孩子们在一路拼比对背诵经典有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经典的美丽,我还带孩子们走出课堂,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浓郁的乡野风情,体会朴素的农家生活,感受“才了蚕桑又插田”的繁忙,“儿童急走追黄蝶”的快乐;体会孟夫子、王维、陶渊明笔下恬静的田园生活,在很难得的杭城春游活动中,孩子们对碑文楹联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对碑文楹联背后的故事津津乐道……聪明的孩子们,已经把经典融化到快乐的活动中去了。
经典:串联了诗意的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吕巍演唱的《水调歌头》在教室里悠然响起。 班里悄悄兴起了唱“经典歌曲”的热潮。哦,那是因为同学们一直很喜欢唱《还珠格格》的主题曲,我告诉同学们,“你是风儿我是沙”这首歌是根据诗经中的《上邪》改编的,作家琼瑶就是唐诗宋词的爱好者,《却上心头》、《青青河边草》等题目无不是源于古典诗词。我还建议孩子们去搜索一下这些歌曲。想不到《相见时难别亦难》、《满江红》等这些已编译成歌曲的经典诗词,孩子们不仅熟悉了它,还成了嘴里优美的旋律。班上的几个古筝特长生也最爱弹《春江花月夜》等经典曲子。许多学生还告诉我,他们把经典的诗词、经典的文句写成了书法作品,用《陋室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来美化居室;用《匆匆》里的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来布置教室;同学们相互赠的贺卡里也留下了经典的影子……

看来,孩子们,已经准备在语文课上预约经典了。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