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通常答案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号左右相连,似前进的帆船;上下相接,如进取的阶梯。而“╳”号呢,像篱笆,把作业本圈画得很不美观;更像双面剪刀,将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剪”去不少。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特别是写铅笔字的低年级学生)擦去错误的答案并订正过来后,老师先前画的那个“╳”号仍留在那。这就会让人产生这样的误解:这老师批改作业太不认真,竟将对的答案判错了。
其实,当老师在批改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后,不是非用“╳”表示不可的,笔者曾试用“?”代替“╳”,就十分可行。若发现学生整道题的答案不对或出现的错处较多,我就在这题上画个大问号;若只是个别的地方写错了,我就在出现问题的位置上画个小问号。学生拿到作业本,看到了问号就会自觉地细心地检查,发现错误然后改过来。改对了的,老师就奖给他一个“√”。这“√”可有些特别,就是沿着原来的“?”顺势勾成“√”。这个别具一格的“√”饱含着对学生的鼓励、赞扬和提醒。假如学生仍没订正对,那个问号就会一直留在作业本上,似乎在启发学生耐心思考,等待他们给它一个满意的答案。
批改作业用“?”代替“╳”,再使“?”变成“√”,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孩子们养成认真检查作业、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