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到办公室,心静神定后就开始批改学生的回家作业了。批着批着,咦?好家伙!谁的作业本上竟“染”了一张“大花脸”——沾上了一大堆油渍!字迹在那里若隐若现玩起了“藏身术”,作业纸一下子变得透明,仿佛无言的诉说着自己的无辜。一翻封面,原来作业本是卢超轶同学的。再来看那一滩油渍,腊黄腊黄,准是这小家伙馋着嘴,边写作业边在吃奶油蛋糕吧!要不就是本子没收拾好,堆放在一边,吃饭时把汤给泼了上去?我眼前也随即出现了小家伙那憨憨的面容,有关于他平时的表现也陆续在我眼前闪过——字迹潦草、作业没少拖拉……等等!他已经养成了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的习惯;他已经养成了“逮着哪儿是哪儿”,不会为自己挑选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来完成作业的习惯。似乎有这坏习惯的班上并不只有他一人,不是我还经常看到个别学生的作业本封面被踩了个脚印,印痕清晰可见;甚至有的作业本仿佛经历了一翻“水深火热”的“痛苦”遭遇,弄得“遍体鳞伤”,缺了角的、掉了页的、“长了皱纹”的、不知何物所致而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的,有的“脊椎骨”严重受损(装订线散落)的,真正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了。
想到这儿,我有些汗颜:因为自从去年下学期接这个班以来,我一直未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仔细的思索。即使见到了被踩上了一个黑黑的脚印的本子,我也只会是简单地说声“真脏“而就此搪塞过去。仿佛这全都是学生的疏忽和不小心所致,与我这个理应该培养他们这方面良好习惯的语文老师丝毫无关。
我虽然看不到学生在家里做作业时的情景,分明能想象得到学生在家里做作业时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如何的糟糕,我甚至能看到他们那乱成一团的书桌旁还散落着他们前几天未吃完的零食,有时身边或许还会有奔跑吵闹的小伙伴,中间还夹杂着几声高分贝的叫喊声,他们每天就是在那儿完成我们教师布置的作业。
什么是“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学生会说的头头是道,可是一旦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为什么就把这些丢得远远的呢?到了中年级,有的学生竟连诸如“东西要放整齐、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这样最基本的习惯都没有形成。而同时我们也众所周知,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通常也都是具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的成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好习惯终身受用。叶圣陶先生不是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生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那作业本上的那滩油渍,分明是对我工作疏忽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