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在实践中练笔育人
        ★★★★
【字体:
在实践中练笔育人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在实践中练笔育人

春永红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他还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因此,作文教学要植根于生活的沃土,反映真实的生活。做到练笔与生活的统一,文风与人品的和谐,做文与育人的一致。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为了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重点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方面是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三读法”。即初读(了解课文)——精读(理解内容)——品读(积累运用)。

l、初读环节。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及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做到课刚始、趣己浓。讲《草船借箭》一文时,我把《三国演义》拿到课堂,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学生兴趣浓厚,许多学生阅读了《三国演义》。讲《再见了,亲人》一课时,他们搜集有关朝鲜战争的资料。张丝邈同学买了光盘,我就让学生们通过闭路电视观看,进一步了解那段历史。学生们还通过搜集资料知道了邱少云、毛岸英、罗盛教、黄继光等无数志愿军战士的鲜血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深刻体会到中朝两国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生搜集了安徒生的资料,借阅了《安徒生童话》……总之,把课文读厚,从而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也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2、精读环节。引导学生筛选问题,制定学案,通过自读、自悟及合作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做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

3、品读环节。尝试开设“欣赏课”,品词嚼旬,赏表达方式,进行仿句、段、篇的大量练笔。做到品种体情,积累语言;练中悟去,运用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钻研范文,掌握“例子”,学习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好词佳句、表达方式进行赏析。经常告诉学生,文中有许多闪光的宝石等着你去捡拾,并运用到你的文中去,看谁有发现美的锐眼,欣赏美的心灵,运用美的巧手。每篇课文,都要安排赏析与运用的环节,渐渐地,我欣喜地发现他们的欣赏水平提高得很快。如学完《鸟的天堂》一课,文中有一个句子“一个朋友拨着船,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王妹靖同学对“流”字的用法大为欣赏,她写道:“我觉得‘流’字让人感到随波逐流。船速和水速一致,还让我觉得那样悠闲自在,又有一丝留恋之意。”可见,孩子真正做到了把文字还原为画面,画外音,文外意体会得很好。通过一个“流”字,不仅感受到了宁静的美,而且体会到了作者悠闲的心境。欣赏至此,又何愁不能运用到自己的文中呢?欣赏不是目的,课本只是例子,好的东西我们要学过来,运用到自己文中去,常练笔,把课本语言为我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结构之中。

在仿句中学习潜词造句。欣赏文中有特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怎么把句子写准确、具体、生动的,再进行仿写。如仿《仙人掌》中的句子:历代的人们在歌颂松柏的坚贞、梅竹的节操、莲花的傲视污泥、篱菊的勇斗西风……一个学生仿写道:“全班同学学习张独伊的清秀字体,王爽的高超画技,纪星宇的流利英语……”

在仿段中学习构段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积累构段方法,如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承接关系、先概括后具体等,进行仿写练习。

在仿篇中学习布局谋篇。引导学生按不同体裁积累写篇方法,解决习作中“怎么写”的问题。如学完《仙人掌》一课,练习用以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种植物或静物。

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所积累,因为没有积累就没有创造。于永正曾说:“记住了,才能变成自己的。”学生们积累好词佳句,背诵喜欢的段落。个别优秀生能把学过的文章全文背诵下来。

另一方面是在作文教学中尝试限时互评批改作文。

批改作文是老师最头痛的事,费时低效。六年级我尝试限时互评作文的方法,效果不错。随机发作文本,限时5分钟内看文、写评语。看文时要对错别字、标点及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用波浪纹画出好词佳句,可有眉批。评语要求先提优点,不要吝啬表扬的语言,再婉转地提出不足,最后写上评价人的姓名。5分钟后与同桌互换,读文评文。5分钟后再与附近的人互换,读文评文。这样一个人在15分钟内要看三个人的作文,并进行评改,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的。这种训练要求学生快速默读,快速思考,快速评价,不仅学习了别人的语言,写作方法,取长补短,而且提高了评价能力。每个学生拿到自己的文后,要认真阅读三个评语,在最欣赏的评语处画“V”,最后我们要评出最佳评语。我们要欣赏最佳评语,欣赏优秀作文,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改,这种互评作文的方法还产生了一个副产品——学生学会了真心赞美和尊重别人。

张独伊同学是这样评孙诗文的作文的;你的文章和你的名字一样如诗似画。开头新颖,用电视剧《桔子红了》的主题曲起笔,别出新裁!文章内容生动,比喻句使用恰当,题目也是与众不同,字迹也比以前清楚多了!今后继续努力哟,争取写出更出色的“诗文”!

王妹婧同学这样评张平的作文:文章语言通顺流畅,文风朴实,就像一间粉刷一新的大房子。如果房子里没有任何装饰就会显得平淡无味,很空荡。快去“买”一点儿回来吧。

这种限时互评作文的方法要在学生有一定写作基础、欣赏水平、评价能力的前提下,加之教师正确引导才能运作,我也只是尝试而已。

二、拓宽语文教学空间。

生活处处皆语文。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课内与课外联系、校内与校外沟通。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为此,我注重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实践活动。

l、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丰富的生活是写好日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而观察是写好日记的秘诀。

要经常教育学生,观察不能用眼看,还要用口尝,用手摸,用耳听,用心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体验生活。如柳絮纷飞的春季,我带孩子们到操场观察,布置写观察日记。高楚楚同学在文中写到:春天到了,天空中又飘起了柳絮,漫天飞舞,像是在下雪。飞舞的柳絮一会儿抓抓我的小脸,一会摸摸我的鼻子,一会儿蹭蹭我的眼睛。我心想一定要把它捉到。于是,我轻轻地走过去,用双手一拍,再张开双手一看,咦?它飞了,好像在和我捉迷藏。真是一个淘气的小家伙!白天柳絮在空中飞来飞去,到了晚上它们也累了,便落在草坪上或躲到安静的角落里休息。这篇日记发表在《作文导报》上。

叶老说:“无论外界事物或是内心的变化都是照当时所感写下来的,这正是记叙文的任务。”

记得有一次,我和女儿一起欣赏盛开的玉兰花,我不无感伤地吟诵起一首诗:

你想绽放你自己吗?

别!

因为花开就有花落,

周而复始,

是欢乐,还是悲哀,

看,

你的感悟!

我沉思片刻,问女儿;“你说花开好吗?”女儿不加思索地答道:“当然好啦!”我忧伤地说:“花开就有花落呀2”女儿一本正经地说;“没有花落哪有花开。”我心中一惊,童言无忌,这么高深的道理被她一句朴实的话点透。我心中满是玫瑰。

我把这件事讲给学生们听,告诉他们写作文时要为生活喝彩,为感悟击掌,为真情动容。真诚流露的文字是最打动人的。

李照宇同学在文中写到;“春天,妈妈总喜欢早早起来,带我去爬山,摘野花,采棒子。刚进山的时候,你会发现花上、草上全戴着‘珍珠项链’,那是太阳爸爸和大地妈妈赠给它们的礼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也只有心中盛开玫瑰的人才会热爱生活,发现美,活得有滋有味。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摄像”,用耳朵“录音”,用鼻子“探测”,用双手“复印”,用心灵感悟。

我要求学生每天都写日记,如何检查才能取得最佳效益成了一大难题。滞后检查或潦草应付必将导致学生怠慢,兴趣下降。我尝试了读日记的方法,效果不错。首先是在四人的学习小组内诵读,互相评改,推出一名最优者。再在全班同学面前诵读,师生共议。这种方法有以下好处:(l)促使每个人都养成了认真写日记的好习惯。因为如果你不写,第二天就没法读,如果写得不认真,同学就会帮助你,让你重写。(2)读日记能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3)读日记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听学生的日记,我清楚地知道了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喜怒哀乐,及时制止班上的不良现象。

2、倡导学生自留作业。

在高年级,我还倡导学生自留家庭作业。目的在于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人行为,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教师作业刻板、单调,不能针对每个个体的局面。教师只设一个大的框架:一道基本题,一道创新题,一篇日记或摘抄。学生兴趣空前高涨,我也每天惊讶于学生的创新题的质量。内容太广了,有名言警句,有好词佳句回放,有清楚誊写的岳飞的《满江红》,有对捐献眼角膜看法的调查,有中国历朝世系表,有各国的国花介绍,有中国传统节日录……看着这五花八门的作业,我真正体会到了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单凭语文课本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教师每天留的机械的抄写作业是学不好语文的,要把学习语言的机会给学生,把学习语言的时间给学生,把学习语言的空间还给学生。“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教师限制的越死,学生获得的越少。

3、开展“自办报”的活动。

自办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l)纯摘抄阶段。(2)仿创阶段。(3)自编阶段。每周每人出一张。自办报活动好处很多,首先它强迫学生查阅资料,整理,筛选信息。其次,学生绘画技能,排版设计能力,审美能力有提高。还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许多孩子的自办报图文并茂,很有创新。也许未来的编辑、记者、美工、设计师就从这里诞生了。但愿我搭的这个小小舞台就是他们振翅高飞的跳板。

4、尝试诗歌创作。

读记叙文像茶余饭后的散步,随意自在。读诗歌则像跳优美的舞蹈,语言凝炼,含义深奥,跳跃感强烈,令人回味品咂个够。

也不知从何时,学生们迷上了写诗。也许是学校组织的背古诗比赛使他们对诗着了迷,也许是我给他们读的《满江红》吸引了他们,或许是学《草原》一课时集体创作诗掀起了他们写诗的浪潮。很多学生尝试诗歌创作,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杨明月写下诗歌《假如我是……》,学完《我看见了大海》一文后,张独伊写下了《他是谁》,张丝遇同学用诗歌完成习作《十几年前的我,十几年后的我》。王姝婧同学用诗表达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与喜爱:

诗,能在平凡中露出伟大,

能从清俗中显出高雅,

能从平淡中现出激昂。

诗就像跳跃的音符,

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诗就如火红的旗帜,

字字催人奋进,

诗又同晶莹的露珠,

滴滴清澈透亮。

我欣喜地读着这些诗,用心地呵护着不断滋长的兴趣的幼苗。希望这幼苗茁壮成长。他们写出的不仅是诗的语言,而且是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

5、组织广泛的课外阅读。

要想学好语文,只读课本不成,必须多读课外书,积累语言,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有关读书方面的名人名言每个学生都能说上几个。我还让好读书的学生畅谈自己读书的经验、感受,请家长讲关于读书方面的体会。而《好书伴我行》主题班会的成功召开,无疑对读书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班有一个四层的书架,上面排放着近200本书籍。这里不乏名著《王子与贫儿》、《战争与和平》、《鲁演孙漂流记》……也有孩子们喜欢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刘塘的《做个勤快的读书人》、《小妇人》,当今流行的《三重门》、《翠花上酸菜》、《我为歌狂》、《哈利、波特》,学生们对书爱不释手,班上出现了读书热,他们一有空闲就借书贪婪地阅读,沉浸在书带来的快乐中。

我们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课,课上大家读书、议书。交流读书方法,推荐好书,谈读书的感受。他们不光从书中欣赏到了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学到了布局谋篇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鲁滨孙教导他们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勇于面对,永不退却。楚天歌告诉他们不能为自己的利益伤害别人。海迪大姐姐使他们明白了人活着,就要让周围的人快乐……

爱因斯坦曾说:“当一名学生毕业离开老师和学校时,如果把几年来所学的功课全部忘记了,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这所学校和他的老师的教学及教育的实在成果。”这句话读后让我大惑不解,但细品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和教育的真谛在育人,在学生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发展与完善。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三、几点体会:

l、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三读、五实践”的语文教学思路和基本活动模式,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做人,有一定的作用。

2、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念,有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改革的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就会在教学中有所收获。

3、要科学安排时间,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校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