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不放过认识上的点滴误差
        ★★★★
【字体:
不放过认识上的点滴误差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不放过认识上的点滴误差 


               不放过认识上的点滴误差
    教学《小站》一文时,我请同学们谈谈小站留给自己的印象。顿时,教师热闹开了,学生中相继涌现出了小站“美”、“静”“洁”“小”等答案,最后,还冷不丁冒出了个小站“富”和“穷”的观点来。我马上意识到,还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时产生的认识偏差。能否正确处理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和把握。
     首先,我分别请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和基本观点。持“穷”派的观点是:1、小站尽管小,但它还是个“站”,一个火车站,连“电铃和大钟”都买不起,说明它很穷;2、小站没有扩音设备和播音员,写新闻只能用粉笔写在小黑板上,说明条件艰苦、简陋------。持“富”派的观点是:1、小站能设计并制造假山、喷泉,按市场上的造价来算,需要很多钱,说明它很“富”;2、车站上没有“电铃和大钟”并不能说明它“穷”,因为课文中说快车根本不在小站停留,只有慢车才停留几分钟,并且那里没有电铃,还可能是因为小站地理位置偏僻,没有电源,并不能说明它没有钱------。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学生之所以产生这些不同的认识观点,有的是在认识小站时,没有紧密联系上下文和小站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来理解,有的是缺乏铁路运输知识的了解------
    于是,我就有针对性地再度引导学生重温课文,帮助学生寻找作者隐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伏笔”:“两旁是逼人而来的山崖和巨石”等,并要求学生联系这些“伏笔”,站在全篇的角度上去理解小站的“富”和“穷”,同时,向他们介绍一些铁路运输的基本常识,如铁路系统电力自成体系,是不停电的等等,从而使学生对小站的“穷”有了更全面地认识。
    然后,我就组织学生们联系前面出现的小站“美”、“静”、“洁”等特点,采取心里换位的方式,两者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旅客“心中充满温暖的春意”来自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良好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教学效果很好。
我们觉得,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随时捕捉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进发出的思绪火化。一个看是不起眼的疑难点,往往是一道学生进入知识宫殿的有效途径。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资源
    没有相关资源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