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在细腻中激扬课堂的活力
          ★★★★
【字体:
在细腻中激扬课堂的活力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从教以来,我一直把“大气磅礴”作为我的语文教学观。我常常把教学细微末节 “忽略不计”。特别在钻研教材时,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清晰”,我甚至不惜将教材中一些段落拦腰斩去,事后还洋洋自得,说是为了更加突出“重点”。素不知充盈血肉生命的的语文在我的浅薄思想下“映照”下,已经被“风干”,逐步走向憔悴。


  每每走进语文教学大家们的课堂,我总感到一股勃勃的生命之水在流动,激昂时,荡气回肠,如滔滔的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委婉时,清雅美丽,如涓涓的小桥流水汩汩流淌。我不禁疑惑:是什么魔力,让课堂焕发出如此的活力,使所有的听课老师拊掌叫绝呢?是什么法宝,让孩子变得如此的聪慧,使他们的小嘴像炒豆子似的妙语连珠呢?在对比中,在反思中,在追问中,我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是文本的细节!是教者的细腻!


  在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在教学《落叶》这首儿童诗时,对于第一段“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这两句话,运用了“微雕”艺术,“刻画”惟妙惟肖,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站在落叶飘飞的金秋季节里——


  师:看课文第一段,放声再读读。
  师:这段话有个词特别好玩,重复了两次,发现了吗?
  生:一片一片
  师:读,再读。师在黑板上画一片叶子,这是一片。一片一片那就是两片了(边说边画第二片叶子)
  生:不是,有许多,很多很多片。
  师:言外之意我明白了,这一片一片就是好多好多,那再读读,把一片一片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师:哎哟,她读这个“落”呀,我感受到了“落下来”
  想象一下,怎么落呀?
  生:慢慢落下来。
  生:慢慢得一片一片地落下来。
  师:啊,飘飘洒洒
  生:随风舞动。
  师:多有诗意啊,缓慢地落下来,就这样像小蜻蜓,小蝴蝶慢慢地舞动着,你再读这句话,那样那样地落下来。
  生读
  师:落得多轻松啊“落下来”
  又一生读
  师:这次风很大,一下子就落下来。
  师:好的,咱们亲眼看看这落叶怎么落下来。放课件
  师:一片,又一片,接着一片,把这样的感受加上你刚才的体会再送到这句话中,看着图读。


  在这一段中,窦老师采用了工笔细描的方法。先扣住“一片一片”,让学生读中发现,让学生读中感悟,让学生读中体验,丝丝相扣,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语言一起生长!对于“落”字,处理得更是精妙绝伦:先想象“落”得样子,再亲眼体验“落”得情境,最后读出“落”得感受。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随着落叶在一起飘动,一起飞舞。窦老师的细腻让课堂变得空灵的,让课堂变得飘逸的,让课堂充满诗意!


  特级教师王崧舟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他执教的《一夜的工作》让我们体会到了“最是细节能动人”的课堂教学真谛,让我真正理解了王老师所追求的“曲院风荷”般的精致格调。特别在处理“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小台灯,如此而已。”这句话时,王老师仿佛成了一位“刺绣高手”,飞针走线,色彩越“绣”越浓,最后姹紫嫣红,光彩照人。在学生9遍的朗读历程中,他们经受了怎样的情感洗礼呢?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告诉大家,哪个词儿在你的眼前突然跳了出来。
  生:极其简单。
  师:极其简单,两个词儿同时跳出来了,是吗?(板书“简单”,意味深长地在“简单”下面划了两条线)没有想到,在“简单”前面还加了一个“极其”。(师在“极其”上圈了一下)换个词儿?
  生:非常。
  师:非常?还不够。
  生:很简单。
  师:很,也不够。
  生:十分。
  师:不够。
  生:尤其。
  师:还是不够!只有这个词(教师手指黑板上的“极其”两字)才够,一起读——
  生:(齐读)极其简单。


  师:一起读这几句话,体会体会,为什么作者在“简单”前面还要加“极其”,而且加的不是“十分”,不是“非常”,不是“很”,而是“极其”,再读。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生:因为它实在太简单,只有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其它什么都没有。(生一边说,一边还一五一十地扳着手指。)
  师:(感动地)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在发言的时候,加了手势,一起看看,我觉得他的那个手势,不仅从语言上理解了,而从身体上也理解了“极其简单”的“极其”,来,你再说一遍。
  生:因为它实在太简单,只有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其他什么都没有了,(生边作手势。)
  师:看到了吗?看到了他的手势了吗?我们一起来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总理极其简单的办公室,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办公室。
  生:(齐读)“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板书“宫殿”)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词,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要注意到这个词?
  生:这座房子是很大很大的,而且室内就只有这几样东西,非常不像宫殿。
  师:注意“宫殿”这个词儿,想开去啊!你们会想到这个房子过去的主人可能会是谁?找一找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宫殿,回忆一下你曾经在小说里读到过的宫殿,所有你听到过的、到过的、读到过的宫殿,都与什么联系在一起,它的主人可能会是谁?
  生:它以前的主人是摄政王。
  师:他的房子里曾经会有些什么东西?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想,可能会有些什么东西?
  生:价值连城的古董。
  生:还有金银珠宝。
  生:我觉得有精美的雕像。
  师:有可能的,完全有可能啊,因为他是个摄政王嘛,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古玩器皿,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价值连城,但是……但是,你们看,当这座房子成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办公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什么?来,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简单吗?(面向黑板,指着“简单”二字)
  生:简单!
  师:这才是极其简单呀!(在“极其”上又画了两个重点符号)同学们不要忘记,现在房子的主人是谁呀?
  生:周总理。
  师:周总理是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想一想,他的手中握有怎样大的权力?再想一想,他的肩上挑着多么沉重的担子?你说这样的一位总理,他的办公室里边,他的房子里边应该摆上些什么?你来替我们的总理放一放,在他的办公室里,你觉得应该放些什么?
  生:放些豪华的书架。
  生:书架上放些古董,和国家的一些资料。


  师:可是我们只看到——
  生:(激动地齐读)“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是啊,这才是我们的总理啊,陈设极其简单。但是,同学们,在“极其简单”的后面,我们分明感觉到有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那是——
  生:周总理的那份心。
  生:我觉得也是一份心。
  生:我觉得极其不简单的是他简朴的精神。
  生:是总理的高尚品质。
  师:是的,总理的品质,总理的为人,总理的精神,让我们感觉到他的极其不简单。所以,当你感受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别样的感情来。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一句短短的话,随着学生的感悟深入,反复诵读,每读一次,学生的情感便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台阶上。一个“极其简单”在王老师的精心催化下,竟然“膨化”出如此深刻的内涵:从具体的布置看,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与宫殿式的房子对比, 简单的陈设显得“极其简单”;想象这座宫殿式房子曾经的布置,看看现在的布置,反衬“极其简单”;再从总理的身份看,室内布置与其地位的反差,让人感到“极其简单”。这一系列“极其简单”螺旋上升,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由模糊到清晰,再从清晰到丰满,直至喷薄而出,那就是陈设 “极其简单”背后烘托出的周总理精神、品质的“极不简单”。王老师是耐心的,他善于等待学生高峰体验的到来;王老师是智慧的,他找到了打开学生情感大门的钥匙;王老师是细腻的,他总是能触摸到学生心灵上的那根情感之弦。


  当我们与这些大家的细腻相对视时,才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有多么粗糙;当我们与大家的深刻相对视时,才能知晓自己到底有多么肤浅。细节决定成败,细腻能铸就成功,让我们静下心来,去发现、研究课堂上的细节;让我们潜下心来,去创造、揣摩自己的细腻,从而使自己的课堂走向艺术,走向深刻,走向思想。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资源
      没有相关资源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