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
【字体: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江苏省江都市滨湖中心小学 李进  

新大纲突出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相反语言积累贫乏,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一、让学生在语境中乐于积累
语言是人类保存、传递与领会社会历史经验的手段,是交际的方式和交流思想的手段。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用它来达到相互了解。”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语言的作用,消除胆怯心理,成为敢说乐说的人。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学生不愿一下子就同老师讲知心话的情况。而当教师是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和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促膝谈心时,情况却会截然相反。让学生敢说愿意说,让他发现人类语言的博大精深,对准确而巧妙地语言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积累的第一步。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到社会生活中与人交谈,通过交谈吸取大量语言信息,并很乐意地回味交谈后的感受。同时,我们也要尽量避免挫伤学生表达积极性。例如:教学中,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讲完整的话(其实,口头语言在一定语境中是可以省略掉一些成分的);家庭中,孩子插嘴后遭斥责:“大人讲话,小孩子懂什么?一边玩去。”一旦忽视了学生由内而外的表达,学生就 会提不起由外而内汲取的兴趣。语言积累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积累
求异是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列夫·托尔斯泰语)。思维的独立性必将引发个体的语言创造,而这个过程始于向他体学习,即模仿。模仿可以把语言成分进行创造性综合,从而促进新风格的产生。我们要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学会语言创造和积累。不妨可以这样试一试:
1、引导学生注意榜样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的发展总优于语言的发展。学生有模仿的 意识,处处注意领略榜样语言的特征,摄取他人的营养,这一股内驱力是关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给自己的积累情况合理定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比较中对榜样语言产生崇敬的情感 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顽强地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位“新拿来主义”者。
2、引导学生学习好“双基”
据调查,叶圣陶所写的《倪焕之》近14万字,其中3039个汉字不同。它表明扎实的“双基”是语言积累的铺路石。对学生而言,达到这种境界很不容易,但是教材中的“双基”是积累语言的工具,还得扎实训练好。根基牢了,思维发展了,提高就有了保障。积累才得法,才能不断发现捷径。试想,一位没有良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生,他的语言积累是受限制的。 
3、引导学生对榜样语言特征进行综合
任意一次语言表达都是唯一的。一旦被学生接受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无论榜样的语言是幽默、流畅,还是庄重、形象。学生能注意取长补短,通过主体的再加工,将两次语言特征进行综合,是语言积累的“点金棒”。而加工后的语言又会成为别人语言加工的一部分材料,如此下去,永无止境。有了错综复杂的语言学习网络,就像海绵吸水,途径多了,只要方法正确,语言积累也就跟着丰富起来了。
4、引导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内化
内化是一种素质,存在质与量的矛盾。有的学生积累语言量多,但保持时间却是短线段状的。原因可能是对来自各方面的语言信息理解不充分,或者是运用机会少。这种量多质差的矛盾怎么解决?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前期“重复运用”,加强理解、记忆与运用,就像“无数的点构成线一样”。久而久之,自然会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让学生在交际中运用积累
1、说中运用
孩子每天都要与人交流,开口说话,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在与人交际过程中,能很好地运用积累,每个词和句子都用得恰倒好处,则会使彼此的谈话既节约了时间,又很愉快。因此,师长要善于调动孩子语言信息仓库里的积累材料。例如家长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就可以跟孩子天南海北地聊。并不失时机地问一些诸如“今天学了哪些词语、句子呀?”“换哪个词说更好呀?”等问题,给个机会,拓宽运用;老师在课内课外要鼓励学生多运用新学习的词句与人交流。
2、写中运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能将一时没有内化的语言储存起来,预备好,待以后再吸收。这就使语言积累的时空得以延伸和拓展,可以说它是语言积累的“催化剂”。 必要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互阅,互通有无。还要提倡学生把积累的成果多通过习作向老师展示。学生的努力得到了认定,主观上就更热情,主观能动性就会充分发挥。
语言的积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不光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感受,还要不能轻易放 过一次对学生的激励与指导。这一点十分重要。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