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听、读、说、写综合活动中,提高学生
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三)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市级作文课题组
执笔人: 林中坤
一、研究背景:(与上期相同)
二、研究的理论思考:(与上期相同)
三、总体研究内容:(与上期相同)
四、实施阶段第Ⅲ期研究的内容、过程及方法:
一) 研究措施
我镇的市级作文课题“在学生听、读、说、写综合活动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在取得第Ⅱ期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于2002.8---2003.1进入第Ⅲ期的研究。由于学校领导、课题组负责人以及广大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参与,现又取得了第Ⅲ期的研究性成果。为了进一步总结、巩固、发展第Ⅲ期研究成果,现总结如下:
1、 加强课题管理,强化激励机制。
2、 根据原定总课题组和3个子课题组继续分层分级实施。有关实验教师根据任课年级作适当调整。
3、 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实施新课程,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转变师生的角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创设更好的学生发展氛围,使学生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这些是摆在我们学校领导、实验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我们审时度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术沙龙、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等杂志上有关新课程改革,特别是口语交际、作文教学方面的理论性文章、实践性文章,还组织教师观摩了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口语交际、作文教学示范课,进行分析研究。所有这些,都更新了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进行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教师迎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挑战。
二)本阶段总课题和各子课题研究重点是:
1、 研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学生口语交际、习作过程中的心理。
听 句(低年级)
2. 研究 说 写 段(中年级) 的具体内容、模式,优化学 读 篇(高年级)
生口语交 际能力的培养,和培养学生由“说”到“写”的语言转换能力。
三)具体研究策略
1、各年级的具体研究内容为各册教材中“口语交际”、“小练笔”、“习作”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情景以及各项综合实践活动的表达等。见附表(一)
2、研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学生口语交际、习作过程中的心理。
小学生作文往往凭兴趣出发。这是儿童学习作文的一般心理特征,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顺应这一特征,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听、读、说、写综合活动,提高习作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研究出一系列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内驱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口语交际,自由写作。在实验中,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作文的全过程,采取了以下方法和途径:
A. 作前准备活动化、情境化。
(1)介绍榜样,树立崇拜心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向学生介绍鲁迅、老舍、巴金、冰心、雨果、托尔斯泰等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周恩来、闻一多、邱吉尔、王遐方等著名演讲家的故事,使学生对他们产生崇拜心理,激发学生学习这些名人出色的演讲才能和高超的写作艺术。
(2)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在作文课前,我们常常运用图片、多媒体、游戏、故事等手段引进课堂,也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活动,创设作文的情景,培养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兴趣。
(3)让学生观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如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把它的一两个方面说出来,写下来。这类题目对学生限制不严,学生容易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大胆想象。
B.习作体裁多样化。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习作。如以“荷花”为题材的习作,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其种类、特点、生长过程;也可写成一般记叙文,描绘荷花的色、形、味,赞美荷花的美;可以写成观察日记,记录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还可写成游记,甚至可以写成以物喻人的小散文,赞美其“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由于文体不同,学生对习作就有了兴趣,内容富有新意。
C.表达形式多类型。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如在写作顺序上可以采用顺叙、倒叙、补叙、插叙、总分、先因后果、前果后因等多种形式。在语文表达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汇、句式、修辞,生动自如地表情达意,说出、写出自己的“语言”。
D.引进想象习作,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小学阶段,儿童是最富有想象的时期。为此,我们引进了想象作文。
(1) 看图习作。精心选择能吸引学生,又能拓宽想象空间的画面。
(2) 续写习作。可以让学生续说、续写课文, 也可设计一个故事开头,让学生续说、续写。
(3)补写习作。①针对语文空白处进行补说补写。②设计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补说补写故事经过;③出示几幅图中的首尾两幅图,让学生想象中间的几幅图,进行补说补写。
(4)假想习作。这类习作能诱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21世纪遐想”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与小珊迪的对话”等。
(5)科幻作文和科普作文。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书刊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成人未知的科学知识,他们爱问为什么,爱异想天开。科幻作文恰好满足了他们爱幻想的心理需要。如以《机器人洋洋来我校》为题让他们编写科幻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写这类习作的。
(6)写童话故事。组织学生从“听编童话-——看图编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说续写童话----独立编童话”来提高其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E.习作过程,开放化、互动化。我们摒弃了单纯的“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价”的传统模式,而采用了开放互动的作文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因此深受学生喜爱。
3、研究并运用各年级段18种三级语言转换模式。
同一生活题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各年级段,所说、写的内容要有层次、梯度性,说话、写作能力要螺旋上升。
低、中、高年级各个子课题要研究并实施由“说” “写”的语言转换模式、方法。我们参考了文献资料和现代作文教学研究成效,经过课题组骨干教师的共同分析、研究,找到了18种三级语言转换模式:
一级 二级 三级
①听、读中理解字词—―――结合口述练造句→ 结合作文练写话
②听、读中理解句式—―――结合口述用句式→ 结合作文练句式
③听、读中理解标点作用—-结合口述表停顿语气→结合作文练标点
④听、读中理解词群—―――结合口述练话序→ 结合作文练语序
⑤听、读中理解解题—―――结合口述说题意→ 结合作文练审题、拟题
⑥听、读中学分段、归纳段意—结合口述练提纲→结合作文列提纲
⑦听、读中概括主要内容—-结合口述练大意→ 结合作文练选材
⑧听、读中学分主次内容—-结合口述安排详略→结合作文练详略
⑨听、读中学归纳中心思想—结合口述明主旨→ 结合作文练立意
⑩听、读中学捕捉重点段—结合口述练精彩片段→ 结合作文练写重点段
⑾听、读中学段落结构式—结合口述谈布局→ 结合作文练谋篇
⑿听、读中学作者的观察方法—结合口述练观察→结合作文练观察
⒀听、读中学学词句锤炼方法—结合口述练用词准确→结合作文练词练句
⒁听、读中理解事物联系(前因与后果、环境与事物、动态与静态、事物与联想、外表与内心、顺叙与倒叙等)— 结合口述练逻辑→结合作文练逻辑
⒂听、读中学描写—――结合口述描述→结合作文描绘
⒃听、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结合口述表情谊→结合作文练抒情
⒄听、读中学创造———结合口述练创造→ 结合作文练创新
⒅听、读中学变体(扩写、缩写、改写、续写等)—结合口述用变体→结合作文练变体
其中由一级(听、读)———二级(说)一般要求为直说,可以不加任何修饰,也可加入修饰、限制。从二级(说) 三级(写),要加上适当的修饰成分,使书面语言比口头语言稍生动、稍形象,即我们按“我口说我心,我手优写我口”,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说促写,教师指导学生在“说”向“写”转换时分两种梯度:第一种梯度为“我手写我口”,第二种梯度为“我手优写我口”。为了“优写我口”,我们要求学生在合作组内口述的基础上,组内成员相互评改,口述者吸取评改精华,润饰口述内容进行书面表达。
4、创建“在学生听、读、说、写综合活动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新型作文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探索出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新模式,是本课题的一个研究重点。我们借鉴国内外作文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验与研究,总结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开放式的多向互动的作文教学新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A. 总体模式:
听
句(低年级)
说 写 段(中年级)
读 篇(高年级)
听读材料 思维组织 同座互 当众口述 吸取精华
积累素材 想像构思 说互改 集体评改 润饰成文 再评再改
B.常见的习作训练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看图说话写话的课堂教学模式:
①指导观察—指导口述—组织评改—练习写话—评改完善(低年级)
②独立观察—尝试口述—互说评改—尝试写话—导评完善(中年级)
(2)观察取材—引导构思—口述评改—起草评改
(3)命题习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①引导审题—交流选材—指导构思—口述评议—起草修改(中、高年级)
②独立审题—自主选材—独立构思—口述评议—起草润饰(高年级)
(4) 即兴作文的课堂教学模式:
出示题目—快速构思—即兴口述—导评点拨—快速成文(高年级)
(5) 情境作文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观察情境—口述情境—评议口述—试写情境—导评提高(各年级)
五、本期主要研究工作:
1、 期初,课题组负责人商讨本期研究策略,召开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组长会议,总结上期工作,部署本期工作,然后分子课题组召开研讨会。
2、 每位课题组成员向学生介绍本期研究重点和策略,并在各班进行实验与研究。特别是强化由“说” “写”的语言转换能力的训练,口语交际、作文备课、课堂中必须自觉、积极地加以凸现。
3、每班每周安排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增加阅读量。利用晨会课、中午时间或写字课、兴趣活动课等时间组织学生继续开展“谈天说地”、“即兴演讲”等口语交际活动。(3分钟/生)
4、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演讲比赛。每班每学期向报刊必须投稿6篇以上,尽可能发表习作1篇。
5.各子课题组选派教师上作文研讨课、观摩课,并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评议。
6、召开课题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外出考察、观摩名教师上作文课,或看VCD 碟片等。
7.进行第二次学生口语交际、习作能力的调查,教师每人上交一份有较高质量的口语交际课、作文课教案。
8.各课题组成员撰写本阶段实验论文,子课题组组长、总课题组副组长林中坤分别撰写本阶段阶段性报告(三)。
六、研究成效
(一) 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听、读、说、写”的综合素质。
课题组成员能紧紧围绕本学期的研究重点展开实验与研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利用写字课、晨会课、兴趣课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们充分运用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项目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让学生讲故事、演讲、表演课本剧、小品等展示自己的成果;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本期,各校还利用周六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为各校新世纪畅想文学社社员进行口语交际和作文指导,积极向正规报刊推荐优秀作文,又有10多篇学生作文在市级及其以上发表或获奖。即胡珊妹老师辅导学生郭雨雅写的《当妈妈真辛苦》发表在省级刊物《小学生报》,《我与妈妈换个位》发表于江苏省教科所编的《语文百草园》上,《我的梦》发表在《武进日报教育周刊》上;殷文娟老师辅导学生写的《两只狗》发表于省级刊物《中小学作文教学》,林中坤辅导陈燕写的《我发现了 ……》荣获《小学生报》举办的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他也荣获指导奖,《啊,我发现了菊花成活的秘密》发表于《作文与阅读》杂志。林中坤、徐翼飞辅导雷茹洁写的科普作文《给表姐的一封信——遨游金星》和 万绥小学六年级老师辅导巢姣的科普作文在第十三届年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中,都荣获科普征文一等奖。恽卫星辅导学生写的科普作文荣获二等奖,陈斌老师辅导学生陈皎洁写的《今天我来当校长》获常州市体验教育征文比赛二等奖;戴彩莲辅导学生写的作文和郑娟玲辅导周洁写的《请珍惜我的劳动》和符静婷写的《愿好人一生平安》先后发表在《武进日报教育周刊》上。六(4)班的何燕在“常州市横林中学杯中小学作文竞赛”中还荣获了二等奖。我们还组织四----六年级学生举行了现场作文竞赛,小时内学生多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作文,大部分语句通顺,重点突出,想象丰富,描写具体,部分学生构思很新颖。
(二)通过实验与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1、教师从事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实验教师,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能重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我们经常让实验教师上研讨课、示范课。通过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一系列研讨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些课,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动脑、动口,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教师的教法灵活,在课堂中真正把课堂作为策划中心,指导学生自主口语交际,自主习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如我镇举行了常州市和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戴彩莲在新北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荣获二等奖。我们还组织镇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了作文和口语交际的研讨课如《口语交际-我的一家》《小羊吃青菜》《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等。
2、实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广大教师自觉运用已有研究成果,并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撰写有关论文、案例。我们在已有30多篇论文、案例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基础上,本期,教师的教科研论文又有了可喜的成果:何琳苏写的《创设情境,启迪思维,作画欣赏——〈月亮湾〉电教设计略谈》发表于省级刊物《小学语文研究》;胡珊妹写的《“春游东山”作文评讲课》发表于省级刊物《小学青年教师》;郑娟玲的论文《有感于“成熟”一词的造句》和课题组组长王刚、副组长林中坤合作的《作文评改教学模式课例展示》先后发表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小学教育科研论坛》杂志上(该刊物目前主要发表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特级教师的文章);林中坤的《夜游外滩评改》发表于《小学生报》;戴彩莲写的《三袋麦子教学谈》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她的论文《开放性作文教学初探》在全国小语会作文研讨会上获三等奖;陈斌写的《巧妙选择多媒体,突破作文三道关》《灵感,创作的源泉》发表于《常州教育报》,他的《浅谈个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获省“师陶杯”三等奖,陈斌写的论文在 “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征文活动中分别获国家级、市级二等奖。
从这学期我镇构建的作文教学模式实施成效来看,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均有较大的提高。这是因为作文教学模式,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感性知识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及平时能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多动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模式,还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这说明,我们的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说促写的作文教改实验已见成效,但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究 。
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