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当前作文教学费时低效,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写作缺乏明确的动机,缺少成功的体验,因而写作欲望低下,但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利用多种形式,创设学生作文发表的机会和园地,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消除害怕心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笔者在实践中归结出满足学生作文“发表欲”十法,仅供参考。1、推荐报刊发表 2、师生互赏互凭 3、倡写学习书信 4、冠以特别美称 5、自编佳作选刊 6、张贴橱窗展览 7、选优当众朗读 8、开展作文竞赛 9、评议专人作文 10、改为小品表演。
所谓“作文发表欲”,就是为文者渴望自己的文章被别人知晓,赞赏的强烈愿望,甚至不管作文本身的优劣如何,这欲望是人所共有的。当代著名高产作家叶永烈在谈及当初何以走上文学道路时,对他的小学语文教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十多岁时,由于一篇习作获得老师赞赏并鼓励他投向家乡的《温州日报》副刊,不想竟然发表,从此对写作兴趣大増而一发不可收。类似的现象不仅在作家群里,在社会上那些“善写”的人当中,也不乏其例.这给我们以启示:小学生作文虽属练笔性质,但它同作家创作一样,是一种融入作者情感,再现生活积累,表达主观感受的独特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自然也就特别希望付出的劳动能被人得以承认或共享。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利用多种形式,创造学生作文发表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消除某些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更有利于激励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作文习惯.。笔者在实践探索中归结出满足学生“发表欲”的几条有效途径:
一、推荐报刊发表
教师经常鼓励和帮助学生反复修改,锤炼佳作,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并给以推荐介绍。这是满足学生“发表欲”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引发学生作文动机的一条好路子。当前作文教学费时低效,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明确的写作动机,他们没有一个切近的目标,对写作毫无兴趣,认为写作是徒劳的,没什么用,但是,如果老师告诉学生这次作文将给《作文报》投稿,是要给编辑老师看的,要是变成铅字发表了,那么爸爸妈妈,亲戚朋友甚至全国的小朋友都能看到你的大名。这样一导,天真的孩子似乎看到自己的作文真的发表了,定然会激动不已,从而认真地兴奋地写好这次作文,因为这时,他们心中已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我的作文是要拿去投稿的,我要争取发表!有了“争取发表”这个目标,学生作文就有了主动性,目的性,他们才会大量地阅读,大量地比较同龄人的佳作,大量地仿写、创作,作文才会进步神速,进入良性循环态势。
基于上述原因,语文教师要多指导学生投稿。那么如何指导呢?笔者在实践中趟出一些门道:1、广收泛集。把全国各地的有关儿童刊物的地址,刊物名,主要栏目等汇编成一本小册子印发或抄给学生,这样不仅方便学生投寄稿子,而且使他们能有所选择、有的放矢。同时人手有一本方便册子,定能大大提高学生投稿的机会和篇数。说到底不就是有更多的机会来满足学生高涨的“作文发表欲”吗?2、投其所好。教师要多读一些有关小学生报刊,杂志的内容,了解其胃口,熟悉其需要,然后抓住其特色,指导学生写有特色的文稿,尽可能多地满足学生的作文发表欲。3、看准时机。春夏秋冬的更替在报刊上表现得极为明显。过重大的节日、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动,当月当日的报刊多带有浓重的节日色彩。所以,假如指导学生写盛大节日、活动的题材,就应该提前写稿提前寄,因为写稿和编辑组稿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稍有怠慢就过时了,这时的东西又有谁要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好好把握,多多满足学生的作文“发表欲”。4、重视征稿。正如饥饿的时候,并不十分计较食物的好坏一样,报社正需要稿子,此时投稿无异于雪中送炭,补人所需,于是命中率相对高些。因此如有相关的征稿启事切莫错过。5、瞄准目标。指导学生找准一家对胃口的刊物下大力,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稿连一稿,编辑发现你追求如此执着,定然不会往你的热望上泼冷水,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要找机会为你发稿的。6、轰炸冷门。每一种刊物有热门栏目自然也有冷门栏目。指导学生初次投稿,最好以儿歌、童话、寓言、小论文起步。因为这类作品写的人不多,而报社喜欢这种形式活泼多样的作品,以丰富刊物内容和栏目。7、亲近编辑。这可走两条路子:一是指导学生在寄作文时,顺势给编辑老师写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请求人家关照斧正,盼能刊发;或是老师给学生的作文写点荐评,说明立意角度,作文机动,使编辑了解其大意和用意,从而提高刊发的机会比率。二是老师自己勤作学生作品的推销员,主动与编辑联系或干脆上门推销、请教。人都是有感情的,一来二往,相互认识了,你送去的作品也就容易被编辑重视了。8、注重书写。我们经常讲字如其人,文稿字迹须整洁,标点符号一定要清楚且规范。不能信手涂鸦,或者笔走龙蛇,这样不但会掉编辑的胃口,给文章排版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也是对编辑老师的不尊敬,这一点我们在指导学生投稿时,切不可掉以轻心。还有信封最好写惹眼的大字,以便在众多的稿件中脱颖而出。值得高兴的是,眼下全国各地报刊如林,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发表”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好多学生通过努力是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每当学生的习作变成了铅字,其喜悦之情简直难以形容,于是加倍发愤地去读去写,变被动为主动,从此,作文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且对其他同学的心灵震撼和激励作用也是十分强烈、明显和持久的,这样以一带十,掀起一股写作、投稿、发表的热浪,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我们指导的学生吴霞的习作《爱心护春蕾》第一次在《临安报》发表,全班同学争相传阅,欢呼雀跃,有的羡慕,有的跃跃欲试,吴霞本人更是激动不已,从此,一发不可收,至今,我们所带学生在短短两年中已有十多人次在有关报刊发表。
二、师生互赏互评
师者,不只要为学生授业、解惑,更要为学生作好榜样和表率,“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人皆共知的真理。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惟有老师善读善写,方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因此,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也写下水文,指导学生投稿,自己也踊跃投稿,师生同享“发表”之乐,同受“爬格子”之苦,无形之中构建起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竞争网络,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来说,简直是左右夹攻,一边是同学的作文见报了,一边是老师的文章发表了,人天生就有惰性和潜能,如此一逼,可能过不了多久自己的大名也见诸报端了。而且每次写作后或每当老师、同学的作文发表后,老师讲评学生的作文,学生读评老师的下水文,在这互评互改、互读互赏的活跃气氛中,既满足了学生的发表欲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倡写学习书信
所谓“学习书信”就是用书信的形式与任课老师交流情感,汇报该门课的学习得失和体会,询问有关疑难。这样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复习了当天所学的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为这其实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作文发表园地。
四、冠以特别美称
根据小学生喜欢听好话、听赞美话的心里特征, 平时批阅作文、周记时,尽可能多地采用激励性评语,如果批到好作文,奖以“优*”,以示肯定,并作好记录,学期结束将五角星个数进行统计,然后评出得五角星最多的两个人(男、女同学各1人)分别授予“小鲁迅”奖和“小冰心”奖的美称,并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而且在教室黑板报上开辟一个“光荣榜”专栏,用醒目的字体予以公布。这样“小题大做”一番,学生会觉得无尚光荣,并会为无愧于这个美称而勤奋耕耘在习作园地里,在不断写、不断创作的过程中自然会诞生更多的“小鲁迅”、“小冰心”,随着佳作的不断涌现,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也越来越浓,发表欲望越来越高,发展呈良性循环态势,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
五、自编佳作选刊
如我们今年接收的一批四年级学生,一直要带到六年级毕业为止,时间跨度之长,任务之艰巨,因为小学高段三年是作文能力形成的关键期,真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不只要有计划、有序列,还要想方设法引发作文动机,激发作文欲望。平时我在批阅学生的日记或周记时,发现好作文及时收集、整理,以学期为阶段,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用小学生文学社形式自办作文报或自编佳作选刊汇集成册。一学期创编一期,这学期我班出了一本《尖尖小荷》佳作集,共收30人次50篇佳作,设计好封面,写好序言,联系印刷厂印刷,班内学生人手一本,书发放后,班内、年级内以及家庭中都在传阅、交流,学生兴趣甚浓,效果很好。
六、张贴橱窗展览
每次作文后,教师理出佳作或让学生把自认为满意的作文用统一稿纸抄写,贴在班级“学习园地”的墙上,或在学校橱窗里陈列,供师生观瞻欣赏。这样做一方面使作者有一种荣誉感,看到自己“光明前景”,再者,让其他学生多看他的作文,实质上也是一种督促,推动他再创佳作。
七、优选当众朗读
这有两种方法,方法之一:由教师或习作本人将佳作在全班高声有感情诵读,教师要当堂肯定文章佳处,这不只能激发为文者的兴趣,也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和借鉴。方法之二:由朗诵出色者或学生本人将佳作朗读制成磁带,利用课余时间在班上或学校广播中播出,让文字变成声音传播。
八、开展作文竞赛
事先发启事或通知,提出作文要求和评奖标准,经评议后公布获奖作文,举行隆重颁奖仪式,并给予获奖者适当物质奖励。为便于比较,尽量体现公平,可采用同题作文、材料作文、想像作文为题材的作文竞赛。
九、评议专人作文
如今社会上个人画展,个人演唱会办得红红火火。我们语文老师是否也动动脑筋举办个人作文展并进行评议。除全班同学参加外,也可邀请同年级教师、校长、教研员、当地记者、编辑、作家参加,对一个或几个学生的一组作文进行深入评点讨论,并由习作者介绍写作经验。这种形式学生感到新鲜有味,印象深刻,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作文发表欲。
十、改为小品表演
有些佳作是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可以在老师指导下改为小品、短剧,组织学生利用课外、班队活动、学校文娱汇演等机会进行表演,形象地再现小作者笔下的生活情景。对习作者来说,这是一种最好的发表。
满足学生的发表欲,归根结底是要引发作文动机,调动学生写作热情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除为学生提供上述的十个“发表”园地以外,我们还要对学生做到四个“一次”,即让最不愿意写作文的学生有一次“发表”的机会;帮助长期写不好作文的学生修改一次作文,评一次高分;指导每一个学生整理一本作文自选集,并写好序言,编好目录;每学期让每一个学生至少在班上诵读一次自己的作文。这样做,才可以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表”欲望,让他们在作文道路上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最终获得成功。
纵观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规律:作文,首先不是研究文,而是研究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教学证明,先“文”而后“人”,迂回曲折,坎坷不平;先“人”而后“文”,畅通无阻,水到渠成。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来讲,培养作文兴趣比掌握作文技能还要重要,我们在实践中悟出:让学生以“发表”为目标,在不断地写稿、发表中尝到乐趣,提高写作水平,以及研究如何在一定的表现欲激励下儿童作文的过程,是解决目前作文教学费时低效的成功之道,而成功又是兴趣的支柱,如此循环,学生就不再把作文当成包袱,而是一种充满无限情趣的乐事了,千方百计地查资料,四处参观采访,反复修改,争取发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满腔热情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价值,竭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作文发表欲。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百期精华本》
2、《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