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谈语文讲读课教学中的“巧”
          ★★★★
【字体:
谈语文讲读课教学中的“巧”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谈语文讲读课教学中的“巧” 


                      谈语文讲读课教学中的“巧”
                    黄山市歙县富堨中心小学  朱健华
    在当前,语文讲读课教学中繁琐的讲解分析,机械的一问一答情况还严重存在,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在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好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摸索实践,认为在语文讲读课中要抓“五巧”,即巧导入、巧设问、巧用电教、巧结合、巧用板书。
    一、巧导入。小学生正处在有意注意的发展时期,无意注意仍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每课开始总是老一套,时间一长学生会听厌,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学习实际,别具匠心地设计导入,其中应把新课的内容及重难点加以综合考虑,并能体现这一课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一听,便能自觉地寻着思路往下听、往下想,接受新知识。例如:在上《蟋蟀的住宅》一课,课前提问1“住宅”是什么意思?(指人的住房)2蟋蟀是一种昆虫,它也有住宅,你们一定很想了解它住宅的特点和如何建造起来的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7课《蟋蟀的住宅》。大家迫不及待想知道,因此注意力很集中且兴趣浓厚。
    二、巧设问。也就是紧扣教材设计提问。如《可爱的草塘》这篇抒情散文,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可爱的风情画。我抓住了“作者怎样一步步写出草塘的可爱”这条明线和“我对草塘的感情不断变化”这条暗线来设计提问。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这一段写出了草塘的什么特点?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③浪花怎么会欢笑?说明作者的心情怎样?④看到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三、巧用电教媒体。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已逐步普及,如果能在讲读课中加以巧妙运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如:在教《可爱的草塘》第三段,透过小丽的语气、神态可以看出她对北大荒的热爱,如果让学生自己找出有关的语句,势必要浪费时间,因此我通过投影幕打出有关的语句,指导学生朗读就行了。另外,在这课课文结束时,我为了让学生整体感受草塘的可爱和作者的感情变化,加深理解记忆,让学生边观看北大仓的图片边聆听课文朗读、回想草塘的美景。
    四、巧结合。这里指讲读课要做到讲读结合、读写结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多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重视“朗读”,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略文章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发生共鸣。在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第四段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冲啊!”一节,体会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在讲《可爱的草塘》第二段,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和听范读,体会草塘的大与美。
    讲读课中的“讲”与“读”都是为写服务的。在讲读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条理、结构、写作方法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动笔写。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让学生仿照写一篇《我爱家乡的     》,不少同学写了《我爱家乡的西瓜》、《我爱家乡的梨》、《我爱家乡的甘蔗》等,而且文句较优美,有真情实感。在上完《可爱的草塘》之后,我布置了作文: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家乡的美,选一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并在班级上交流。
五、巧用板书。板书设计是一门艺术,他在讲读课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设计得好,让人看了能对文章结构一目了然,如能巧妙运用,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赵州桥》一课,我设计的板书是:
               赵 州 桥 
    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坚 固      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智 慧  
            ↗  缠绕
美 观     图案→  飞龙 →  游动        才 干
                ↘  双龙
劳动人民                       
(造桥人)
     新课结束,我利用板书,告诉大家赵州桥这样坚固美观,是由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凝结而成的,边说边注上箭头符号,这样,学生总体印象深刻;另外我让大家照板书复述课文,对于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栏板上的图案,大家都能正确而流利地回答。
总之,如果能做到以上五“巧”,语文讲读课一定能变得更生动、有趣、富于吸引力,教学效率也一定能稳步提高。
(E—mail:zhujianhua888@sohu.com)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