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低年级课外识字
湖北武昌实验小学 朱 琴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谈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又谈到,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用的是北师大第一册教材,更为强调这一点。注重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识字教学的安排,注意到了植根于现实,拓宽了学生识字的范围,使学生树立起从生活的海洋中学习的观念,能跳出课本,跳出课堂学习,激发学生接触社会,观察生活的兴趣。
教材提示我们,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范围宽广,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而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例如在第十二单元“外面的世界”里,通过图文提示学生在家门外和校门外,只要留心观察,便可认识到好多字。如:“银行”,“医院”,“学校”等;通过课后练习暗示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等现代化手段认字。如:“新闻联播”,“七色光”,“动画城”等。通过手工练习—在报纸上剪下自己新认的十个字,告诉学生可以通过报纸,广告,宣传单认字。我在指导学生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要留心观察,认字的机会无处不在。学生大受启发,探讨出更多的识字途径,如:从课表上可认识各科科目的名字;从光荣栏上可认识同学的名字:从汽车站牌上可认识每站的站名;从门牌上可认识地名;从食物包装上可认识食物名;从课外书上认字;从钱币上认字等等。学生的思路得以打开,一时欢欣雀跃,学习劲头高涨,求知欲得到激发。使学生明白,认字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九义教材中,充分体现了拼音的重要性。在课文里遇到不认识的字,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通过拼读拼音来掌握汉字读音。拼音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汉字的拐杖,使学生掌握字音的方法趋于单一化,去掉拼音则无法认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北师大教材很好的弥补了这一不足。识字时,同样学习拼音,并根据低年级学生记性好,观察力强的特点,以听读识字和渗透性识字。使学生在阅读时不会养成只看拼音不看字的习惯,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除此之外,在课本之外遇到不认识的字该用什么方法学会呢?我把这一问题交给学生来思考,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点:
1、猜字法。如:在车站站牌上认字时,遇到三个字会认两个的情况,剩下的那个字可通过售票员报站名而猜出来。再如:在读课外书时,大致明白了一句话的意思,可根据句意猜出着句话时个别反复出现的不认识的字。
2、咨询法。这是一种最为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3、查阅字词典。这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查字法来识字。
4、看拼音。再读拼音读物时,这种方法最为合适。
在这四种方法里,除了后两种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提倡的方法外,其他两种都是我们从未想过的。但偏偏孩子们就能想出来,而且很明显这是他们通过实践探究总结出来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如此接近他们的生活,使大人都不得不佩服们的“机智”。我相信前两点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方法。
关于记字形也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观察,自己比较,自己思考。教会学生用眼去看,用心去记。学生的思路是很开阔的,大多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想出记字办法。常见的有:
1、加笔画和加偏旁的方法。如:“十”加一撇变“千”,“口”加禾木旁变“和”,“门”加口边“问”等。
2、利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如:“池”字的三点水换成女字旁是“她”。
3、利用偏旁想字义。如:看到三点水旁表示和“水”有关,看到女字旁表示和“女性”有关等。
4、利用字义记字形。如:尖字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字形就是字的意思。
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了许多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变的容易而且充满乐趣。
贴近学生生活,拓宽识字领域,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对学生来讲是有不少好处的。
一、广泛识字和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可使学生更为准确的运用和理解词语
课本外的语言是极为丰富的,也是不断更新的。拓宽识字范围,到课本外去识字,可使学生更好更早地接触这些精神。
三、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培养探究精神和乐学情绪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许多多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安排,恰当地运用,使学生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变苦学为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