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初中数学教案 >> 八年级数学 >> 资源正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
【字体: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 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投影显示)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 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分析:(设问程序)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

  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例2如图2,AE=CF,AD∥BC,AD=CB,

  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此文章共有2页  第 1 2 页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