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识字的主权交给学生
广东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曾志红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识字能力。”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发现事物的“新联系”是创造思维的最本质的特征。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识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我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会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数”……等等,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采”字,就伸出五个指头在树木上做“采”果子,“采”药的姿势,明白是在树木上用“ ”子“采”。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又如学习“泉水、小溪”这一课时,我把与水有关的字并排板书出来:“泉、溪、江、河、湖、海”让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并想办法记住它们。学习“岭、领”时学生把它们与“冷、怜、铃”等对比联系偏字旁部首来记忆,学习“飞”字,把它想像成一只展翅高飞的白鸽,身体“ ”,双翅“ ”,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 、 、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高见”。对学生来说能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苦学”变成了“乐学”。
这种创造性的学习,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东城区花园小学 曾志红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句子反映在口头上是说话,反映到笔头上是写话。作文是由说到写的过程,所以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我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课文、插图、说话写话训练练习题,坚持进行作文的起步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一、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寻找适当机会,多让学生说话,并注意要求学生说完整、连贯有顺序的话。训练学生按“谁干什么”、“谁怎么样”、“谁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等句式进行句子练习,紧紧地把握这些基本句式训练,并能用上准确的标点符号。同时,要准确地发现和判断学生说话中的语病。如:学生一做完作业,会说:“老师做完了。”上课时肚子痛,会说:“老师肚子痛。”等,这是学生最容易犯的语病,遇到这一情况,我会及时纠正,告诉他们应说:“老师,我做完了。”或“老师,我做完作业了。”“老师,我肚子痛”等。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首先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再用一、二句话把看到的说出来,说的时候先找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然后是中等生、中下生说,扩大提问的范围。其次才是把鲜明的图画与生动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学习,采用“看、读、思、议”的方法,让学生学好课文。新课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图画复述课文,或用几句简单的话说出来,有的要求写下来。如学习了《小山羊》后就说几句话,学习了《黄山奇石》后,看着题图写上几句话。
三、有时是学完课文后,想象结尾。如学了《诚实的孩子》后,引导学生想象列宁信中写什么,让学生试作帮列宁写这封信,练习写几句话;学习《狼和小羊》之后,想象一下,结尾如何?孩子们这时真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这时来了一个猎人,打死了凶恶的狼,有的说正当狼扑向小羊时,脚下一滑,头撞到石头上,死了。……学习了《黄山奇石》后,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是怎样的。对于这样的练习,学生既感兴趣又有话可说,可写。
四、把教材中的基础训练中的看图说话、写话内容作为重点,落实到实处。先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从局部到整体,从景到人的顺序观察图画,了解其内容(图上画的是什么,什么时,什么地方,谁,做什么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适当想象,把图画内容生动地讲述出来,一边讲一边评议,先四人小组内练说,再指名说,始终训练学生说话有顺序、有内容、语句完整、连贯。在说好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下来。
五、每周进行一次自由谈。由学生把平日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做过的事或物说给大家听,刚开始时,说的人较少,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同学们为了有话题可说,平日里无论做事,或读书、看书、观察事物都较用心了,处处做个有心人。
(此文1998年入选东城区论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