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谈语文教学中提高合作效率的方法
          ★★★
【字体:
谈语文教学中提高合作效率的方法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建立合作意识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与人们之间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不善于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那么,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有强烈的竞争实力,也千万不可忽视合作精神。只有学生有了合作的动机,才会想到合作,才会设法合作,才会真正合作。
如教学《火烧赤壁》一文,如何激励学生认真总结课文?我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说:“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争,周瑜怎么会大获全胜,曹操又为什么会一败涂地,你能帮助总结一下原因吗?”一席话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表现欲,开始窃窃私语。学生有了合作的欲望,于是,我顺水推舟,让他们自由组合,开展小组讨论交流。这时人人参与讨论,那些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他们在同学之间也不是显得那么拘束了,所以课堂气氛融洽又热烈,而且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分派合作角色
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发现“小组讨论”开始,几名同学却不知从何说起,由谁先说,于是你推我让,或是心不在焉,词不达意,有的甚至一言不发,结果白白浪费时间,这是其一;其二是讨论一开始,便各自滔滔不绝,说个不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或者两个人一起随便谈谈,说的内容与讨论问题并无关联,第三种便是小组的讨论总是由小组长一个人从头讲到尾,汇报任务也是由小组长一肩挑,其余同学成了旁观者、聆听者。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产生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由任务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我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组织者”负责分配讨论的任务。“记录员”负责记载问题讨论的成果。“汇报员”负责汇报合作成果或决定汇报形式(个人汇报获小组汇报)。“检查员”负责在讨论过程中督促同学认真进行。这样每个成员在该小组中都有明确的分工,不会再无所事事。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指导他们如何在组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讨论顺利高效地进行奠定基础。
抓住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总的说来就是要“宁少勿滥,抓住契机”。
有些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讨论了四、五次,可谓“高潮迭起”,但每次讨论的时间却少得可怜,实际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还未完全展开,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不透彻,就“被迫”停止。我认为:既然给了学生讨论的自由,就应给足他们讨论的时间。对于那些真正能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有价值”问题,让学生去讨论10——15分钟,也是无可非议的。
如在教学《鲁本的秘密》一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关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要有感触,首先要对文章中的“爱”有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的环节:通过朗读文中描述鲁本心理活动的一段,说说鲁本为什么要千辛万苦积攒钱来为妈妈买礼物。只要理解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儿子对母亲的敬爱,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同时,对于文中的感情基调也会有透彻的理解,教学重点就可以突破了。由于学生没有经历过此种事情,对文中人物的感情难于理解,所以,我安排学生重点讨论这个问题,给于了他们充分的时间。最后学生们充分讨论,理解了文中人物间的感情。
教师参与合作
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预习,通过自学初步感知课文。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我走到学生中,无意间听到这样一个问题:“军需处长怎么样也是一个官,怎么可能将军会认不出他。”顿时我有了感触:事先我都没有注意到这点,学生比我观察地仔细。后来我就加入到这组同学当中,跟他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在文中找到答案,“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是积雪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一时之间将军没能认出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描写军需处长的一段话时,又有学生在讨论时提到军需处长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为什么他在临牺牲前会如此镇定、安详。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我立即将它公布给其他小组,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我自己加入到这个组一起进行讨论研究。这两次小组合作,正是由于教师及时发现,并加入讨论,致使学生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真正使合作学习的效用发挥出来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师生合作的好处。
师生合作备课
备课,从来都是教师的事,一篇教材在手,找资料,翻教参,写教案,把教材琢磨透了再教给学生。长此以往,教师累,学生厌。教师辛苦的劳动却剥夺了学生自己寻找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剥夺了他们自己思考、求证、体验的过程。也违背了新课程自主、探究的精神。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参与老师的备课,请学生来帮助自己备课。
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备好合作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关健。教师在备课要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其中,合作的形式与合作的内容就由学生参与决定。
如我在备《月光曲》一课时,由几位同学共同组成备课小组,负责查找贝多芬的生平事迹,在课上进行介绍。通过合作努力,他们找到了许多有关贝多芬的材料,然后由老师进行挑选,综合。另一组同学选择对《月光曲》的传说进行验证,通过查找,他们了解到课文中写的《月光曲》的传说,不一定确有其事。贝多芬一生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课文中提到的《月光曲》,是其中的第十四首,谱写于1801年。《月光曲》原来的标题是《幻想曲式的奏鸣曲》,后来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把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月光曲》。但是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学生通过自己找资料备课,积极性被调动了,他们更愿意为自己寻找学习的材料,也更愿意接受同学们查找的资料。同时,对于那些参与备课的同学,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