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厚博、躬行、求创――浅谈新时期《生活与劳动》课教师角色的“导演”
        ★★★
【字体:
厚博、躬行、求创――浅谈新时期《生活与劳动》课教师角色的“导演”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b][size=4]厚博、躬行,求创[/b][/size]

――浅谈新时期《生活与劳动》课教师角色的“导演”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今年4月,在浙江省小学劳技教育教学研讨会上,小学<< 生活与劳动>>更名为<<劳动与技术>>,并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面对新时期小学<<生活与劳动>>不断优化、不断革新的现状,作为一线的小学<< 生活与劳动>>教师,我觉得,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摆正<< 生活与劳动>>教师的重要位置,放眼新课程,,优化<< 生活与劳动>>课堂教学,为造就新时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和提高全民素质打下坚实的基奠。
如何“导演”新时期<< 生活与劳动>>课教师的角色呢?我想从以下三方面谈谈。
一、 厚博
生活与劳动课是一门与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性学科,它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作为生活与劳动课的教师,应具有永远成为一个“学习者”姿态去学习知识、参与劳动、体验生活,丰富教育教学知识。
1、具有厚博的生活经验。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师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敬重,是教师优秀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具有崇高品德的教师,以其厚博的生活经验参与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对学生于生活的理解、对劳动的热爱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以厚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我们常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被新技术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新时期<<生活与劳动>>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课本内容的演示,而是一个大生活背景前提之下,如如何利用教育科研提高小学<<生活与劳动>>课教育的有效性,将带动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等。
3、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能力。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优势将明显高于传统的电教手段。如在小学<<生活与劳动>>课中,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对于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学习内容,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将带来很大帮助。
二、 躬行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一切活动的生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到劳动的价值,生活的真谛。因此,在小学<<生活与劳动>>的教学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第一要做到的是亲身体验一下,做到“躬行”。
1、“下海”试试。<<生活与劳动>>是一门技术性学科,虽然在小学阶段教学内容都比较简单,但作为教师,如果没有“下海”去试试的冲动,是不会真正体验到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一些真实感受的。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一定以“行”为先,以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教学,以身示教。
2、换换“角色”。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和成人有着很大区别,孩子的创造力也存在于这些区别当中。教师如果一直以自身的生活经验给孩子们提供范本,那势必摸杀孩子的创造力。因此,一个新时期的教师要能以孩子的姿态去体验生活,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而以此来指导孩子。如一年级的洗洗手帕,对于我们成人来说这最简单不过了。但孩子们在亲身实践后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我们教师难道能根据我们的经验来回答吗?
3、一起“学学”。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把课堂教学的教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生活与劳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能和学生一样一起学学,一起做做,在学习中交流、在做做中指导,以“学”影响学生学,以“做”示范学生做,把自己也当成学生来看待,一起“学学”。
三、 求创
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生活和劳动又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天地。我们拥有厚博的知识,“躬身”实践,目标是寻求创新,做一个创造型教师。美国创造教育专家史密斯说过:“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能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应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的人。”小学<<生活与劳动>>课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场所。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生活与劳动>>课自身的优势,对其内容进行再创造,寻求最佳的方式建构最优化的学习方式。如对评价机制的求创,学生的成绩我们可以开展多种评价机制,学生自评、互评,取得成绩的过程评评,家长来评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更好的参与、更积极的劳动,真正体验劳动的光荣,感受生活的乐趣。
新时期、新课程、新形象,让我们精心经营<< 生活与劳动>>这一片教育教学的空间,“厚博、躬行而求创”,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做人、热爱劳动、学会生活。

搜 索
相关资源
    没有相关资源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