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幼儿园里提早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好吗?
        ★★★
【字体:
幼儿园里提早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好吗?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幼儿园里提早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好吗?

                                                                           墨香阁

 

应杂志社之约,要我对目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的提早识字、写字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未曾从事过幼儿教育工作,不是幼儿教育的行家,更不是幼儿教育的专家。要我谈幼儿教育问题,无疑是在幼儿教师面前班门弄斧,所谈也许是隔靴招痒,也许是荒谬无度。以下的文字算是命题作文,仅仅是一些个人的感性认识,还未进行过理性的思考,权当闲言碎语。若作铅印,污蚀版面,在所难免。

查阅了我国解放以来的几套幼儿教育大纲和纲要,惟有六十年代使用的《幼儿教育大纲》对幼儿识字有着明确的要求,1980年颁布的《幼儿教育大纲》和刚刚颁布的《幼儿教育纲要》均没有识字、写字的明确要求。那么,我们的幼儿园,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幼儿园和个体幼儿园的老师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识字、写字教学呢?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五点:其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西方教育思想、理念广为传播、渗透,国外某些早期识字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直接的影响。如美国在一些幼儿园中建立了早期幼儿阅读实验班,东方的富国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几百所“石井式认字法”幼儿园,英国的教育则规定幼儿在5岁时就得学习阅读。于是,教育跟风、提早识字亦成时尚。其二,改革开放,国人富裕,经济投向儿孙辈的优质教育成了必然,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终是国人的永恒,亘古不变。因此,早期识字教育是家长们的殷切期盼。钱多了,化在早期教育上理所当然。其三,改革开放,竞争激烈,这一代人已经饱偿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压力,为了提升下一代的竞争能力(潜能),于是乎,让幼儿提早识字、写字,进而提早阅读、作文或学习浩瀚的文化知识就在情理之中。其四,市场经济下的幼儿园,屈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展了幼儿早期识字、写字教学,以迎合社会、家长的口味,确也顺理成章。其五,传统的幼儿识字习惯已成惯性,经过一代代人的耳濡目染,众人都认为幼儿识字是情理之中的事。加之农村幼儿园长期来多隶属于中心小学,强调幼小衔接必然会导致幼儿识字教学提前。小学一年级实行入学考试的做法也将导致幼儿识字教学的提前。其六,也不排除目前我市幼儿师资队伍的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对幼儿提早识字、写字教学可以随心所欲,可以随手粘来,比起其他的幼儿教育活动更为简便易行。老师省心省力,家长欢心喜悦,也无须幼教专业的系统学习和进修。因此,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只是苦了那些小孩子们。  

那么,对于幼儿园提早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的问题我们该怎么来看待呢?

综观国内外一些儿童教育专家的观点,可谓是众口不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目前,国内国外对此都没有一种明确的利弊定论,笔者更说不出一个所以权来。还是让我们结合教育家们的一些观点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教育大家卢梭反对让儿童过早识字。他认为把一串对孩子们毫无意义的符号硬贴到他们头脑中去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他觉得老师教孩子们记住毫无意义的生字、词语是很危险的事情。老师不可使还不喜欢读书学习的孩子对读书发生厌恶的心情,不可使他们尝到读书学习的苦味,以免他们过了青年时期还觉得读书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如果有孩子从小对识字、写字、读书很感兴趣、不觉得有什么苦味的话,那么,卢梭的观点就不那么站得住脚了。既能让孩子快乐又能习得汉字,何乐而不为呢!
  斯宾塞也反对过早让儿童识字。他认为教育不能局限于获得书本知识。如果过早地把识字课本往小家伙们手里一塞,结果危害极大。由于早期的挫折、有害地死啃书本使得理解力变得不自然的迟钝。可见,斯宾塞和卢梭一样,都认为在儿童心智尚未达到一定发育水平时,是不适宜教他们识字、写字的。
  而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主张将读、写、算纳入幼儿教育。她认为6岁前是儿童学习的敏感期,36岁儿童的天性具备学习文化的能力。他从教4岁儿童认字母开始,并通过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活动,让幼儿学会认字。她提出了各种能充分调动幼儿感官参与的游戏活动来进行识字教学。

我倒是倾向于蒙台梭利的观点和做法。孔子对此也有说法,孔子认为孩童情犊未开,记忆犹强,理当习得,只是须讲究方法。我们的古人读书,经过三、四年的蒙学教育,采用《三字经》教儿童识字,很快就习得了三千多字,便能顺利地阅读和作文了。只是经过“五四”运动,废除了古文,统一了白话文之后,我国几千年沿袭的识字教学方法也相继地被摒弃了。这笔遗产未能很好地承继,对今天的汉语教学实是一大损失。河南郑州在几所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中进行新《三字经》教学孩子识字,两年时间也能识得二、三千字。这是对传统识字教学方法的继承尝试。杭州茅以升小学也在进行这项实验,效果不错,明珠电视台  曾作过相关报道。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主张幼儿园应有识字教育。并提出了四条理由:一、读法和语言差不多,只是加了视觉作用。在讲了猫的故事以后,给他看一个“猫”字,一张猫的图画,小孩子对这个故事和“猫”字的印象就格外深。二、读法与图画、手工都属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手段。字可当图画看,写字也可当作涂鸦看。因此,图画、手工、读法都是表达,都可以做的。三、读法是游戏的一种,教读字的方法,就是游戏,是一种活动的游戏。四、读法不是符号的熟记,不是要幼儿强记死背,而是适应儿童需要而教,因此也就不会也不应该那么枯燥难学。可以采取配对子、读儿歌、竞赛、讲故事等方法来灵活进行,随机施教。

陈先生认为让幼儿多认字是可行的,而写字只是一种“涂鸦”,没有写好的苛刻要求。我以为他的观点既体现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幼儿的身心发育的阶段特点,又体现了汉字(方块字)学习的自身规律。与今天的新课程《语文教材》的编写和识字要求——多认少写是一致的。人教版一上年级要求学生会认400个字,会写100个字。这个要求与陈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一般而言,儿童的心机发育早于生理发育,认识事物的能力优于动手能力。让幼儿直观地认读汉字是可行的,但是,过早地让幼儿写字可能弊大于利。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脊椎、肩胛、手臂和小肌肉的正常发育,也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握笔、运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的正确掌握。目前,很多中、小学生的写字缺陷很可能是幼儿时期造成的。

如果我们的幼儿园老师仅仅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口味,为了贪图教学的便利,没有一套适合幼儿识字教学的科学方法,自身也不具备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功的话,我倒以为还是别去尝试的好,以免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后续的小学拼音和识字教学。况且《幼儿教育纲要》也没有要求你这样做,你不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具备了识字、写字的自身素质,且深谙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对汉字教学又能驾轻就熟的话,也不反对你去尝试。孩子若能快快乐乐地识更多的字,无疑能提早阅读,使孩子长上顺风耳、千里眼,去认识大千世界,开阔眼界。也是符合新颁布的《幼儿教育纲要》理念的。熟是熟非,终难定论。

 

                                                                       2004.2.18于浮玉宾馆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