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数学论文 >> 资源正文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案与反思
        ★★★
【字体: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案与反思
作者:茉莉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数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别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客观评价别人,初步建立评价意识,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成功与欢乐。
4、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在学习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尺子,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尺子,读一读上面的数。
(学生自己读尺子上的数。)
2、课件出示一把大尺子,学生齐读上面的数。
3、做一做:
 
 

10  () ()  13   14   () ()  17  () () ()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  师出示一堆凌乱的小棒,提问:“这些小棒能一眼看出有几根吗?”
生:不能。
师:那同学们猜一猜吧?
学生猜,老师提示多了还是少了,直到猜对为止。
2、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一眼看出有12根呢?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
3、  数小棒,感知“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介绍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出示图。
师:这些摆法都是对的,哪种方法最简单,能一眼看出小棒是几根?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师:请同学们把这十根小棒捆起来。(学生用橡皮筋捆小棒,师巡视、辅导。)
(1)       认识12,学习数的组成。
师: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数的时候,还要不要把它拆开重新数?
生:不用了。
师:这一捆有几根?(10)是几个十?(1个十)我们就说10个一是十。(板书:10个一是十)
师:1个十,2个一组成几?
板书:1个十     2个一
 

12
师:1个十,2个一组成12,这句话谁还会说?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还想说,我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学生同桌互相说)
师:刚才我们摆了12,(贴数字12),老师再给大家一个数(15)大家还会摆吗?
(2)       认识15
学生摆数,教师巡视、辅导。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听?
学生举手介绍。
(3)       认识11——20其他的数
师:请同学们摆一个比10大的数,你想摆几就摆几。(学生共有20根小棒。)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
谁愿意把自己的摆的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谁会把自己摆的方法说出来,让别人猜一猜你摆的是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贴在黑板上。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1、  小小运动员
师:同学们,光学习好还不行,我们还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校为了增强我们的体质,决定召开运动会。因此,老师今天在咱们班选出号码是11——20的十位运动员,不是运动员的就是裁判。下面我们就请裁判出一个题,把这些运动员一个一个地请出来,被叫到的运动员就大声说:“到”,并跑步上台来介绍自己的号码。请大家给老师一个机会,让我先当裁判好吗?
师:今天学的最小的数是谁啊?
师:比12多1的是谁呀?
师:下面请同学们当裁判。
学生当裁判,往出叫运动员。
师:谁能用今天学得数学知识提一个问题?
(所有的运动员都出来后)师:这些运动员就按这样的顺序排着,你们感觉怎么样呢?
师:哪个裁判提一个问题,使他们有顺序地排列?
裁判提问题,运动员按要求排列。
2、  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过这些数?
学生每说一个数,教师就把黑板上贴的卡片作为“智慧星”奖给学生。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最高兴的是什么?
反思:
1、  从现实情境中引入学习内容
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所以,课始就设计了读尺子上的数量一环节,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新奇、有趣。
2、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我特别注意将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问题的提出:“怎样摆就可以一眼看出有12根呢?”使学生自然将已有的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数、猜数,真正深刻认识11——20之间的数,获得11——20之间的数的组成的知识,初步认识单位“一”和“十”,为将来学习100以内的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力求通过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我先设计了出示一堆凌乱的小棒,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根,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是多了还是少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意识,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4、  趣味练习,巩固知识
“小小运动员”这一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当运动员的就是裁判,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5、  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
11——20以内的数生活中经常用到,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贴近,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