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政治论文 >> 资源正文
尊重学生 实现优质课堂
        ★★★
【字体:
尊重学生 实现优质课堂
作者:原红芳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近几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场新的革命,使中国的教育日趋走向科学、健康、文明,展现出勃勃生机。“以人为本”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现代管理学的黄金法则,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追求。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被广大站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所重视,并没有渗透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因此而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在这里,笔者就师生之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尴尬的事件来谈谈。
请看一则新闻:
新华社沈阳4月1日电(陈光明)3月26日上午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41中初一(2)班两名服药轻生的女学生经医护人员的紧张抢救后脱离危险。
3月27日上午,记者赶到铁西人民医院内科病房见到了服药的肖姓和金姓的两名女生 。据金姓女生介绍,25日中午,她与徐姓女生陪肖姓女生看望小学老师,返校后因迟到不敢进教室认错。谁知,班主任老师动手打了金和徐的耳光,并称不让其再进班级读书。于是,三人当晚便打算服药自杀。
26日凌晨,肖姓女生服用了其母亲常用的镇静药氯丙嗪40片。当日上午,她又同金姓女生在某院开出28片安定,两人一同服下。上午9时左右,二人被肖姓女生的母亲在铁西区中兴商城北侧的胡同找到并送进铁西区人民医院抢救。
据肖姓女生的父母介绍,事情发生后,41中负责人曾几次到医院看望两学生,并表示要全力以赴抢救孩子。(1998年4月2日《天津日报》)
报道中的老师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师生理念,是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对当今教育的影响,这种旧的教育观念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时代要求了。由于这种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老师打学生,也有些老师虽然不敢打学生,但视学生如“敌人”,正像有些学生说的“老师总是绷着阶级斗争脸儿,谁见谁怕”。试想,一个让学生怕的老师,怎么能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怎么让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呢!社会在进步,人的各种思想观念也要进步,作为现代老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于传统文化应学会勇敢的取其糟粕,接受科学文明的“人文教育”的新的理念。
最近,某市一名女生在学校午休时间从学生宿舍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这名女生因上学迟到,被语文老师(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老师对这位女生横加指责,训斥该女生长的很丑,长大了嫁不出去,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骂该女生当坐台都没人要。该女生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在下一节语文课上竟哭了一节课,老师竟然全然不顾,结果造成该女生死亡事件,引起了法律纠纷。
笔者对此事件中的女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暂且不说,对其法律的责任也不敢班门弄斧,就老师这一做法,我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懂得一点心理学常识,更应该知道青少年时期的情绪特点:丰富、起伏变化大、容易走极端,尤其青少年时期自尊心比较敏感,又比较脆弱。作为学生的老师,我们有着神圣的职责,我们不但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老师首先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存在,学会和学生沟通,学会与学生交流,学会和学生做朋友,真正做到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平等,如果这样的话,事件中的老师首先应该关心该女生迟到的原因,给她创造与你相处是平等的,可以信任你的,能把你当作朋友的可以和你共同交流的氛围,让她感到您不仅是老师,更是她的好朋友,这样做的话,她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您也明白了情况,您会对她的情况感到遗憾,感到惋惜,甚至会同情她,那么大家都不想看到的那种本身属于教育范畴之内的,如今不得不摆在了法律的天平上的尴尬局面。诸如学校发生的一些暴力事件在媒体上屡屡暴光,看来,这已经不是个别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教育观念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曾经也经历过由于与学生关系处理不当出现的尴尬,有一次,在学校的大路上走路,忽然从靠近路旁的一个教室里传来一位男同学的声音,当时他大声的喊着我的名字,并且说着一些侮辱性的话语,我当时有些气愤,很伤我的自尊心,幸运的是,我是一个善于自己解剖自己的人,尽管觉得很没面子,但是我没有去找那位同学,而是马上想到自己一定不受同学欢迎,要么是自己上课时没有让他们满意,要么是自己平时太没有人情味,要么是哪些地方处理的不得当,经过冷静的分析,又与同学进行了几次个别交谈 ,在班上我又虔诚的请同学对我的讲课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最后我找到了问题所在。
首先,老师要学会尊重学生,树立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的观念。老师平时没有把学生与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自己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师生关系,学生永远应该尊重老师,但从来没有想过学生也需要老师的尊重,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训斥学生大家都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还觉得天经地义,振振有词,有时还可以滔滔不绝;反过来,学生对老师一句不顺耳的话,为什么就给他们戴上一些“调皮捣蛋”“不文明”“思想意识坏”“不道德”的重帽子。固然,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这一观点在口头上是没有人反对的,但在实际上真能做到这一点的老师并不是全部。由于长期以来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三纲五常”行传统观念仍然残存在一些人的头脑之中,无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仍随处可见。这种观念在教育工作中的反映就是对“师道尊严”的维护。在一些老师的眼里,维护自己的尊严要比维护学生的尊严重要的多。许多体罚、变相体罚现象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教育的目的,而只是老师维护自己面子的产物。所以,老师应该转变观念,尝试着去尊重学生,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苏霍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能够给我们极大的启示:只要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只要老师投之以李,学生会对老师报之以李,当您走到学校马路上,学生们会微笑着轻轻地走过来,亲切地向您发自内心的问候一声:老师,您好。当您从商场购物,一个人两手提着大包小包匆匆忙忙在大街上蹒跚行走时,有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接过手中负担,定睛一看,是您几年前的学生,虽然,您可能会记不起学生的名字,但学生对您的称呼依然那么响亮,那么悦耳,那么充满爱意,那么令人感动。
其次,老师可以借课堂上与学生建立的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及时鼓励,重视参与。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常常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否的态度上,存在偏差,好像学生答对本身就是应该的,答错就不能理解,存在这种观点,实际上没在做到了解学生,没有去真正的爱学生,不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没有去尝试过要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所以,这样的老师也从来没有过为学生的点滴成功而自豪过,为学生的丰厚回报而激动过,为学生的回答而满意过。老师在课堂上,也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有些老师只重视几个学生,而忽略大多数学生,好像整个课堂是给几个学生上的,即使这节课你讲得多么生动,多么有趣、多么条理,那也是一堂失败的课,这与素质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课堂上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如“你回答得真完整”“离结果很近了”“你愿意试吗”等,班上曾有个女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在课堂上并不积极发言,为此我常常给她创造机会,展示自己,并不失时机的鼓励她,为她喝彩,慢慢她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课堂上积极发言,并带动了部分学生,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那一刻你能感觉到你的伟大,充满成就感。对于学生的失误,老师要循循善诱,给学生一个思维发展空间,用真理、历史、经验引导他们明辨是与非,从而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我们应该极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学习气势,这样学生就会先从课堂上接受你,会认为你是一位可敬的老师,继而在人格上会尊敬你,接近你,把你视作生活中的朋友,困难时让你分忧,快乐时与你分享。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师生之间关系越真诚,越浓厚,你的问题也就越容易解决,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工作在教育第一线老师们,你们想提高教学质量吗?你们想成为学生尊重爱戴的老师吗?你们想在新课改中成功吗?当你们还在为这些宏伟目标奋斗时,请你们伸出平等、友爱、信任的友谊之手,与学生真诚地交友吧!他们会帮你实现你的梦想,和你一同飞翔。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