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美术论文 >> 资源正文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探微
        ★★★
【字体: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探微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高中美术欣赏,在传统的教学中,过分依赖课本,学生像小皇帝似的,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这样的教学,这样的吸收知识,我想永远也培养不出能欣赏美术作品高素质的人才,只会出现被社会淘汰的平庸者。
    面对新的课程教材改革——研究性课程的开设,认为我们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有必要采取新的教学手段,才能跟上课程建设的步伐。下面就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方式,谈一下本人的点滴看法。
    首先,作为教师要淡化学生的结果,要把学生学习的过程置于首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如我在教学中国古代山水画时,课本对范图逐幅加以分析,因一课时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单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行的,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历史的发展,从隋唐开始,历经宋代、元代、明清时期这条线,结合课本,例举出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而后我就要求学生从作品的构图、笔法、墨色、意境入手,对作品进行一种直观的描述。为了对作品带有一种理性的欣赏,还必须要熟悉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这无疑需要学生运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去整理,去收集有关材料。当然在这其中有不少学生遇到一定的困难,缺少资料,我也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也有不少同学请教了历史、地理等老师,尽管有些学生所归纳的材料与实际有所差异,可我还是给予了一定的鼓励,因为他们毕竟是经过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学生才会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其次,在教学中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我们不能轻易用自己的思路去改变学生的思路。因为我们的美术课本中有关作品的欣赏文字,只是一家之说,观点比较单一,所以我们在让学生评述一幅作品时,不能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的发言作出单一的评价,否则学生以后就不敢对大师们的作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我们的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敢于向大师们“挑战”,有同学说凡高的《星夜》,尽管星星、月亮很灿烂,但那滚动的云好象是乌云,有矛盾;有同学说文同的《墨竹图》,违背了竹子“劲节”的姿态……象这些经过学生自己思考后得出的论点都有其闪光点,即使有错误,也不能抹杀,应展开平等的讨论。我反对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借口,为了消除这种现象,在课堂中我经常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群体,构造一个平等、畅述欲言的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再有,从我们的观念出发,不要在乎让学生记住多少个大师、作品等等,或让学生画多少习作,要注意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