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片断评析 |
安徽省铜陵市杨家山小学 池萍
江西省宜春市实验小学 龙燕
2002年5月6日,在南昌市铁路工人文化宫,安徽省六安市五里墩小学特级教师王先如的《全神贯注》(人教版第八册)的教学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录其片断如下:
师:(出示罗丹画像)同学们认识他吗?
生:他是罗丹。
师:谁能说说罗丹?
生:罗丹是法国人。
生:罗丹是雕塑家。
(没有学生举手了)
师:想更多地了解罗丹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请推选一名同学上台打开它。
(一名学生代表上台打开“百宝箱”)
师:这里面有很多“宝贝”,每个同学们可以从里面取三件“宝贝”,取出后请认真阅读。
(学生从“百宝箱”内取出“宝贝”——阅读材料,认真阅读后纷纷举手)
生:罗丹三次报考美术学院都没有被录取,他没有上过大学。
生:《塌鼻人》和《埃尔马神父》是罗丹的早期代表作。
生:罗丹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
生:罗丹是近代欧洲最著名的雕塑家,《沉思》《思想才》《加莱义民》《巴尔扎克》是他的代表作。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生:罗丹60岁才出名,70岁就去世了,真可惜!
生:老师,罗丹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优秀,为什么后来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大雕塑家呢?
师:为什么呢?老师也不明白,还是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学习第23课吧!
以下教学片断,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其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老师在教学开始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不知道“百宝箱”里面装着什么“宝贝”,都急于了解。当学生拿到一件件“宝贝”时,都急不可耐地认真阅读起来,这种浓厚的阅读兴趣是任何解说都无法代替的。不是说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吗?王老师的导入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范例。
其二,开发资源。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为什么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学习资源,尤其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适时开发教育资源,既注重课文文本,又不局限于课文文本。王老师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了近2000字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罗丹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了。语文教材融百科知识于一体,教师在进行新课文的教学之前,应尽量多地占有与该文本有关的材料。试问:如果王老师在课前没有认真阅读《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罗丹》,他能向学生提供如此丰富的阅读材料吗?
其三,启发思考。思维从疑问开始。问题既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学生如果能在积极的思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到了落实。由于王老师提供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问题冲突,学生很快就提出了急待探究的问题。
《田忌赛马》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广东省湛江市第八小学 王磊
[设计理念]
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一种探究问题的活动,即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组织自学,熟悉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交流。
(1)故事讲了一个什么事?课文中,谁是你最喜欢的人物?
(2)你知道齐威王、田忌、孙膑吗?他们面对着哪些问题?
二、再读课文,品析词句
1.小组对话交流,讨论课文的遣词造句。
2.全班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词: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 得意洋洋 目瞪口呆
句子:
(1)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2)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3)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4)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
(通过词句品析,感知齐威王骄傲自满、孙膑足智多谋、田忌有勇无谋的性格特征)
三、探究质疑,提炼主线
1.读课文,小组讨论,提出两个或三个问题。
2.师生提炼关键性的问题。
(1)孙膑如何帮助田忌?
(2)为什么第二场比赛田忌可以转败为胜?
(3)全班对话、交流学习情况。
(1)你认为哪些段落需要重点品读?
(2)对话、交流探究性问题。
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习小组讨论设计第三次赛马的计划。
(1)教师提示:可运用“三十六计”作出相应对策。
(2)学生上网查找“三十六计”的资料。各组将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交流讨论第三次赛马的计划。
2.探究活动展示表演:
(1)每一次由双方各选派一名学生上讲台演示第三次赛马的经过,并介绍探究的经过。
(2)对话、交流探究的收获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