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氛围——《三只白鹤》教学点滴 |
湖北省荆门市实验小学 刘桂秀
一、巧妙导题,激发参与欲望
《三只白鹤》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二册课文。上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凡是大好晴天,我总喜欢看看太阳。你们也看吗?”“我看过!”“我也爱看,但有时不敢看,太刺眼。”“早上的太阳最好看。”……由于话题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所以一下子就击中了学生兴奋点,几乎人人都有参与的欲望。一双双眼睛亮起来,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我接着说:“只是有一个问题,我总也没弄明白,想要请教请教你们,愿意帮帮我吗?”“愿意!”“老师,我来帮你!”学生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参与的欲望愈加强烈起来,以至于没等老师的问题出来,就已经有人举起了小手。“你说那太阳,它到底在天上的哪个地方?”问题一出来,学生更加踊跃:“在天空中。”“太阳有时在天的中间,有时候在天的边上。”“太阳不是固定在哪个地方,它早上从东方升起来,中午就到了天空中间,傍晚又从西边落下去了。”“太阳的位置在不停地变化着。”……“哦,原来是这样。那白云在什么位置呢?”“白云和太阳在一起。”“不,白云在太阳下面。”“白云有时候飘到这里,有时候飘到那里,它的位置也是变化不定的。”“你们真是聪明,老师没弄懂的问题,你们都帮我弄懂了。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太阳、白云的位置有关的课文——《三只白鹤》。”
在热烈而轻松的导题讨论中,学生顺利地解决了“太阳、白云的位置变化着的”这一问题,也就提前突破了课文中“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鱼,为什么”这一理解上的难点,为回答这一问题作好了准备。
二、民主评议,提高参与热情
朗读训练,学生读后要进行评议,提出优点,指出不足。教师读后同样要让学生评议。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范读中,有些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我故意读错。评议时,学生毫不留情,大胆指出老师的错误,连哪个字读重了、哪个音读轻了也煞有介事地提出来指导指导。我虚心接受批评意见,有时还请他们教我读一读。这“评”与“教”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教别人而主动学习,从而掌握了基础知识,锻炼了学习能力。而这种主动学习的意识,正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语)同时,这“评”与“教”,也为学生自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读前我有意提醒:“老师读得不好,读错了好些地方。你会读错吗?”“不会错!”学生斩钉截铁的齐声回答,透露出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信心。他们在自读课文时也就格外地留意,生怕重犯了老师的错误,从而提高了自学的效果。三、师生合作,调动参与积极性
我发现课本插图中太阳的位置与课文内容有些出入,所以在理解课文“埋鱼”部分时,便根据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的内容在黑板上勾出简图:一条小河,河边一棵柳树,柳树旁边是一条埋着的鱼。在理解课文“记鱼”部分时,涉及到太阳和白云的位置,我便拿出用纸剪好的太阳和白云朵,随手贴在简图中。学生马上举手指出:“错了,老师,太阳怎么能在河里呢?”“哦,那它应该在哪儿呢?”我一边挪动“太阳”一边做出弄不明白的样子。“老师,我知道它在哪儿,我来帮您!”一个学生走上讲台,果断地把太阳往上挪了一下。“再往上一点!”“还要高一点!”下面的同学也忙着指挥,有的主动上来帮忙。太阳和白云的位置终于定下来了。而且理由也讲得充分:“因为课文中说是‘中午’,所以太阳应该在天空正中间。”“因为第一只白鹤是抬头看了看太阳,所以太阳一定是在头顶的天上。”“第二只白鹤也是抬头看了看天空,记住大鱼埋在白云下面,说明白云离太阳不远。”就这样,在我“总弄不明白”的吸引下,学生全弄明白了。在这“弄明白”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而活跃的状态,其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上,形成了师生合作的大好局面,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好习惯也逐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