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大纲”精神优化习作教学——小学语文五年制第五册习作教学建议 |
高孔阶 王金茂
今秋使用的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修订教材,与原教材相比,结构体例没有变动,课文也基本未动,但对练习的内容与形式做了重点修改,如,修改了课后的“思考·练习”,改“作文”为“习作”,并调整了习作练习的内容与要求等,因而较好地体现了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把握教材的这些变化,进而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拟就五年制第五册教材的习作教学谈谈个人的认识,供教师们参考。
第五册教材仍安排了8次习作,但在习作的内容、形式及要求上都做了较欠的调整和改动,主要表现在:
一、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增加了想象的习作练习
长期以来,对小学生作文能否允许“虚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一规定,把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拓宽了小学生习作的空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原五册教材除一次看图写话、一次学写通知外,其余6次均是记实作文,内容显得单调, 想象作文安排不够。按照新大纲精神,修订教材安排了6次记实作文,两次想象作文。想象作文,一次是续写《小摄影师》,一次是编动物童话故事。小学生是爱想象尤爱幻想的,他们不仅有接触现实社会的经验,而且还有丰富的想象世界。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既顺应了他们内心理需求,也为其开辟了新的习作空间。
二、习作要求,意在发展学生个性,引导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对中年级,新大纲强调“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五册修订教材在每篇习作的要求上,都作了较好的体现。
1.内容宽泛,自主拟题。“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这是新大纲关于习作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无论是让学生练写记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修订教材都不统一命题,而只是提出范围和要求,由学生自主选取内容,自己拟定题目。对作文范围的提示也比较宽泛,注意了激发兴趣,拓宽思路,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如,第五次习作的提示和要求是:“想一想你最喜爱的小物件,是储蓄罐、文具盒,还是一种玩具?想好后,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想想它的用途,以及你为什么喜爱它,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第七次习作是写一处景物,考虑到学生家庭住址的不同,对景物的选择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上两例习作的提示和要求,既利于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其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又利于开拓他们的思路,自主拟定题目,从宽泛的范围中选取到自己喜爱的习作对象。
2.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新大纲强调:“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把学作文与学做人有机结合,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也是习作教学的基本任务。这一点,在修订教材习作的提示和要求上也作了较好的体现。原五册教材的8篇作文,有6篇明确要求写一段话。而修订教材,除第四次习作(写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段时间内师生的一系列动作)要求写一段话外,其余7篇均没有明确规定是写段还是写篇,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这就体现了个性的差异,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三、注意说写结合,加强综合性,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重要教学思想,也在习作教材中得以体现。五册修订教材的习作,多篇倡导由说到写,说写结合,或“想好了,和同学交流,然后写下来”,或“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就使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既利于学生间互相启迪,相得益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又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信息,调控教学。
四、从小学生实际能力出发,降低了偏高的作文要求
原五册教材多篇作文的共同要求是“内容具体,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其中的“用词准确”,对刚刚开始学习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强人所难。这样,势必增加小学生的思想压力,使之对作文产生厌烦、畏惧等心理,乐于写作、自由表达更无从谈起。因此,五册修订教材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如,8次习作的要求删去了“用词准确”的提法。这一要求的降低,对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由倾吐,放胆作文,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依据新大纲对习作教学的要求,针时修订教材在习作教学上的变化,我们有必要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准确把握新大纲精神和本年段的教学目标
新大纲遵循儿童习作规律,“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调整了原大纲中那些不恰当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有利于自由作文、培养创造精神的教学原则,制订了各年段习作训练的具体目标。
1.进一步明确了小学生习作的性质。新大纲返朴归真,还小学生习作以本来面目,进一步明确了其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低年级叫作“写话”,中高年级叫作“习作”。我们明确了小学生习作的性质,就不要不顾实际,拔高要求,急于求成,求全责备;也不要放松要求,听之任之。
2.淡化了文体,降低了要求。新大纲对中年级,仅要求“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重内容,轻形式,使学生解放思想,减轻压力,放胆作文。
3.各年段习作要求体现层次性。低年级重在让学生“乐于”写,中年级鼓励学生“自由”写,高年级训练学生“能写”。这三个层次,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我们应遵循小学生习作的规律,既把握住本年段的训练目标,步步踩实,又要瞻前顾后,搞好衔接。
二、利用多种渠道,让学生体验生活,丰富知识,增加积累
新大纲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习作是一项综合工程,是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体。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大作文观”,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与渠道,使其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智力背景中体验感受,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加积累,以解决学生“无米下炊”和“编、抄、套”“假、大、空”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其途径和方法大致有: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要鼓励学生读中学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技巧,揣摩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和做好语言的积累。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定要争气》、《翠鸟》等,课后都设计了摘抄词句的练习:教材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背诵全文和段落的要求,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定会在阅读教学中初步领悟到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增加语言的积累。
2.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新大纲十分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其中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掌握精读、浏览、边读边思考、作摘抄等读书方法。要定期组织读书汇报会、古诗文竞背、摘抄与手抄小报展评等。还要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演课本剧、成语接力、开故事会、新闻发布会等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书法、墙报、摄影、红领巾记者团等课外兴趣小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图书馆、网络、教育基地等语文教育资源,加强与其他学科、家庭、社会的联系,拓宽学生习作训练的空间。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既要注意内容上的新颖、形式上的可行,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抓好实践的效果,适时地让他们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等,以求在诸多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开眼界,长知识,练才干。
三、引导主体参与,优化习作教学流程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讲评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究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这段话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习作教学思想,指明了优化习作教学流程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1.引导参与,激发兴趣。习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个体心智活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为此,一是每次作文早下通知,早做安排,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体验、搜集、思考、酝酿,从情感上多投入,知识上做准备,材料上做选择。二是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让学生在总的“母题”范围中自主拟题,自主选材,自主立意。三是让学生自由表达。即让学生自主地选取习作内容,自定表达的方式与方法,或叙述,或议论,或描写,或想象,自由地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成文,畅所欲言。四是通过教师形式多样的激励,体验到习作成功的欢乐。如,个别谈心,个别辅导,将优秀习作登墙报、投寄报刊、汇编成册,还可采用分数激励、评语激励、评奖激励等方法。
2.改进指导、讲评和批改。习作的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阔作文思路,调动生活储备。要克服“划定框架式”、“包办代替式”、“范文开路式”等指导过死、削足适履的陈腐做法。习作讲评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对作文的得失进行总结、分析,帮助学生深化认识,积累经验,促进作文技能的形成。不要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文章写成什么样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看习作的热情与态度。只要努力了,付出了,就应给予肯定。这样,才能保护和发展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讲评要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可重点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分类讲评等。批改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原意,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因此,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不要用老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思维进行修改。批改要讲究实效,形式要力求多样,中年级以教师批、学生改为主,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摘自《山东教育》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