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教学设计
卢静 陈胜全 |
学习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A 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示题导入 1.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他们的家乡是怎么样的? 2.配合多媒体演示,师范读课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学生主动拼读生字,并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 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2.把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学会的生字。 4.读生字。(自读,齐读) 5.检查识字情况。(全班抽读,同桌互抽) 6.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字形特点。本课字形结构较多:独体字:贝;半包围结构:原;上下结构:男、爱;左右结构:虾、跑。 2.学生独立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如,“原”字的第二笔是“竖撇”;“爱”字的上下要写紧凑一点。 3.看范写。老师范写,边写边提示。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看看自己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把没写好的再写一写。 第 二 课 时 复习生字词 复习上节课认识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朗读体会 1.用第1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引入:“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大家翻开书,快速默读课文,然后自言自语说说:谁的家乡在哪里。(学生学习默读) 2.请学生说说谁的家乡在哪里。(学生做答时,教师依次出示挂图) 3.慢慢细读课文,你觉得谁的家乡很美?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美的?把这些句子用波浪线勾画下来。(指导体验性的阅读) 4.你觉得谁的家乡很美?把你勾画的句子读一读。(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指导,不一定按课文的顺序) 例如:学生觉得涛涛的家乡美。 a.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2、3句话。 ◆指导朗读句子:读好“那么……那么……”的句式,并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背诵:看图背诵,闭上眼睛想象背诵。 b.涛涛的家乡真美呀!你们看,他在干什么呢?读最后一句,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c.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让人不喜爱,不向往!请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或学生和老师比赛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由于课文的第2~6自然段是并列结构,所以不管学生先介绍谁的家乡,均可用以上步骤进行教学,其他自然段则可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如:向小组里的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勾画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通过交流,互相感染) 5.引导学生发现第2~6自然段的表达顺序。(不仅有利于学生背诵,也有利于学生模仿学习运用语言) a.(出示小黑板:①××的家乡在哪里;②××的家乡是什么样的;③××在哪儿干什么)请看第2自然段,这段先写了涛涛的家乡在哪儿;再写了涛涛的家乡是怎样的;最后写了涛涛在那儿干什么。看看第3~6自然段,是不是也按这样的顺序在写呢? b.教师可通过引读帮助学生领悟。如,山山的家乡在哪里?山山的家乡是怎样的?山山在那里干什么? c.师生小结:课文第2~6自然段,都是先写了谁的家乡在哪里,再写他的家乡是怎样的,最后写他自己在那里干什么。 积累语言,背诵喜欢的段落 你最喜欢谁的家乡?现在就请你美美地读那个自然段。呆会儿,你可以上台来当小解说员,指着图按这样的顺序(指小黑板)给大家介绍。 运用语言 1.读读说说(课后题)。 a.刚才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到这两个句子,谁再来读一读? b.这两个句子都有“那么……那么……”这个词语。用上“那么……那么……”可以突出你说的事物。你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吗? 2.指导画家乡、赞家乡。 a.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图上的小朋友分别生活在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指课题),表达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板书:爱家乡赞家乡)你也想象他们一样,用五彩的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吗? b.你的家乡在哪儿?你想画些什么?(教师归纳,突出特色:①标志性的建筑物;②有特色的景物;③把你自己画进去) c.画好后,建议你像书上那样,按一定顺序写上几句话赞美自己的家乡:先写──我的家乡在哪儿?再写──我的家乡是怎样的?最后写──自己在那儿干什么?也可以不按书上的顺序,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d.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平台进行交流、展示。 B 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地区的图片,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到处都生活着祖国母亲的各族儿女。有的生活在城市,有的生活在乡村。有的在山区,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沿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不同地区生活图景的课件) (课件出示五个小朋友)涛涛、山山、平平、青青和京京, 他们都说自己的家乡很美。想去看看吗?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请大家一边看大屏幕,一边听老师范读。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你认为谁的家乡美,美在哪儿? 2.自由说,初步感知课文。 3.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涛涛到底画了什么呢?把这部分读一读。 朗读感悟: a.引导读出两个“那么”,感受大海的美及对大海的喜爱,并用“那么……那么”说话。 b.引导读第二句话,抓住“满”字,感悟鱼虾很多的样子。 c.画上的涛涛在干什么呢?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 d.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e.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点什么吗? f.假如你是涛涛,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介绍) 4.合作学习第3段。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分四人小组学习第3段。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看图感情朗读,说说山山都画了什么,作导游介绍,然后进行展示。(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两个“那么”“又高又大的树”等词语) 全班感情朗读。 5.选择喜欢的部分自学。 还有平平、青青和京京的家乡没去,小朋友,最想去谁的家乡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仍然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自学。 全班交流自学体会。 6.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 五个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绚丽的色彩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吧!(学生画家乡) 2.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画。 第 二 课 时 复习旧知 1.分小组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介绍家乡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家乡,并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 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 2.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脚”“匹”是三声,“市”是翘舌,“楼”是边音。 3.哪些生字是你以前认识的?从哪儿知道的?(学生汇报交流) 4.再识记其他没记的生字。 重点区别:吓—虾,腿—脚,页—贝,蜜—密,楼—数。 5.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认读。 2.指名说说这些字的笔顺。 3.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各部分的大小宽窄。 4.师范写“原”“爱”“跑”。重点指导:“原”不要多加一点,“爱”的偏旁不要占太大的位置,“跑”最后三笔是横折、横、竖弯钩。 5.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