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小蝌蚪找妈妈
          ★★★★
【字体:
小蝌蚪找妈妈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3、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按问题的提示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难点: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 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 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 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 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 讨论: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  袋---裳   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 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五、 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小蝌蚪游来游去。  
1、 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1、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2、 完成课后作业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披、短、蹲、碧、肚、鼓”6个生字,理解词意。  
          2、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卡片抽读词语。  
2、 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 学习第二段。  
1、 自由读并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这些句子顺序可以调吗?  
2、 讨论,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A、 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B、 小蝌蚪看见了谁?[重点理解“迎”指名表演]  
C、 小蝌蚪怎么说?  
D、 “谁”怎么回答?  
3、 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4、 小结学法。  
先找有几句话,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最后有感情地读读。  
三、 讨论学习第三段。  
1、 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分组讨论学习第三段。  
2、 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3、 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四、学习四、五段。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⑴、 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学习蹲、鼓等生字。  
⑵、 找一找写青蛙颜色的词。学习“碧、肚”等生字。[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⑶、 朗读这段话。  
⑷、 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自由说,指名说)  
3、 这时小蝌蚪外形又有什么变化?  
(尾巴变短了,不见了。)学习“短”。[给“短”找个反义词]  
4、 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  
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5、 朗读四、五段。  
五、 巩固练习。  
1、 指导书写。  
2、 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3、 知道青蛙是捉虫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 卡片认读生字。  
2、 完成课作第2题。  
二、 朗读全文。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指导背诵4、5段。  
1、 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  
2、 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自己背一背。(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指名背  
3、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段。  
4、 按“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段。  
5、 把4、5段连起来背。  
{五、总结课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它自己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还知道了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并向爸爸妈妈和邻居宣传保护青蛙。(一只青蛙一天要吃40-50只害虫,多达200多只,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 
六、 完成课作上的其余作业。  


板书:  
13、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青蛙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尾巴不见了。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